重返校园,步入正轨。在这个特殊的开学季,为了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放心、让“美好教育”的创建和成果深入人心,全区各校积极行动起来,向阳而生,不负未来。
今天,本报邀请了浙江师范大学附属富春实验学校校长夏科平,请他分享浙师大附属富春实验学校在疫情期间的感人故事以及开学季的各项举措。
记者: 疫情期间,哪些事情和老师、学生、家长给您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
夏科平:让我印象深刻的人和事有很多,我举几个例子。
2月13日,富阳区“停课不停学”直播课堂正式上线。我校被设为初中科学网课和音乐网课的拍摄场地,周君峰主任担任组长,方圆老师作为技术骨干积极参与其中。摄制组平均每天要完成3—4节课的拍摄、剪辑工作,一般一节课要2个小时左右拍摄,要3—4个小时完成剪辑制作。为了确保任务高质量完成,他们白天要满负荷完成拍摄工作,晚上还要加班加点进行后期制作,时常会加班到晚上11点、12点。
“停课不停学”期间,学校团委在3月开展“同心抗疫,祖国加油”主题系列活动,包括“疫情第一线”手抄报评比、“同心抗疫众人努力”创意画评比及“我为祖国加油”诗歌创作评比活动。
考虑到疫情,学校根据实际,开展了居家实践活动。网课期间,学生们有的积极参与家务劳作,为父母分忧;有的照顾家庭中的老人,表达一份孝心;有的指导父母垃圾分类,一起倡导文明行为;有条件的在小区自觉护绿,彰显正能量;还有的管好弟弟妹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学校团委也根据班主任上报情况,及时做好宣传和反馈工作。
“停课不停学”期间,学校开展了“青春不留白,笔记见学风”在线学习优秀课堂笔记评比活动。为了让活动落到实处,前期备课组统一进行线上培训,教给学生做笔记的方法和笔记的侧重点,指导、反馈、交流学生的笔记摘录情况,同时利用微信、钉钉展示班级中的优秀课堂笔记。经过一个多月的引导、指导、落实,学生网课期间课堂笔记的质量明显提升。近日,学校开展了在线学习优秀课堂笔记评比活动,1500余人报名参加,上传了自己的笔记照片。经过评比,共有800余名学生的课堂笔记分获年级一二三等奖。
疫情当前,我校教师积极响应教育局号召,努力做好“停课不停学”的工作;还积极参与校园防控、社区志愿者等一线工作,学校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慰问活动,如2月份开始陆续对除夕、春节坚守在校园值班、护校的一线教职工进行慰问,对积极参与视频拍摄、录制的部分教师进行走访等。
我校女教师群体在疫情期间尤其让我感动。1月31日,为了向广大中小学生提供在线教学服务,区教育局发出摄制人员征集令,学校95后女教师方圆积极响应,从2月4日一直坚守在网课的拍摄制作中。为了能够让“停课不停学”的工作顺利进行,梁利娟、章倩、施蓉等20多位女教师主动请缨,报名参加了富阳区教育局的录课活动。3月7日晚7点,学校邀请首届毕业生、驰援武汉的浙一优秀女护士丁青青为全体女教师开设“让我们在疫情中成长”的现身教育活动。
疫情期间,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们人在家,心却都在学生身上和自己的岗位上。学校心理辅导站制定了详细的学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心理辅导工作专项计划》,心理辅导站的6位专兼职教师(吴雅楠、张芬芬、缪群、蒋金晶、骆超群、孙红芳)各自“认领”了半个年级的班级(7个)作为自己守护的对象,帮助家长和学生排忧解难。除了线上开展辅导之外,学校还通过钉钉视频会议、班队课、告家长书等形式,持续关注师生的心理健康,落实援鄂及一线医务人员子女教育关爱,加强顶岗实习学生的关心和指导。
缪群老师是学校的专职心理辅导教师,2011年开始,她一直在区心理咨询工作室做志愿者。大年初一,心理咨询室招募志愿者,缪群老师第一时间报了名,于是,从年初二开始缪老师就投入到工作状态。她参加了集中隔离人员和医护人员的线上蹲守和心理咨询,在心理咨询工作室接热线电话,恢复面谈第一天也正好是轮到她值班。
记者:对学生在校内上课、活动、就餐等,学校出台了哪些规定?
夏科平:学校人群聚集,流动性大,接触面广,是传染病的易发场所,因此,我们高度重视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制订了符合学校实际的预防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确保一旦发现疫情,及时采取坚决措施,控制传染病,阻断传播途径,坚决防止疫情传播及蔓延。我们成立了联防联控领导工作小组,下设舆情指挥组、现场处置组、医疗保卫组、后勤保障组等工作小组,做好防治宣传工作,增强师生卫生防疫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开展“三管四灭”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做好环境消毒工作,有计划地做好师生健康体检和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工作,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做好教室、寝室内通风,坚持锻炼,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共同做好学校周边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饮食摊点整治,加强门卫管理,做好物资储备,坚持一日三检制度,畅通报告渠道,做好应急预案。
记者:学校“停课不停学”行动开展得怎么样
夏科平:我校基于线上教学的数字化优点,做了教师线上学情数据统计和组卷系统操作的培训,开展了覆盖所有学生和所有学科的学情统计,同时利用数字化学习平台,进行了基于大数据的精准作业设计。同时,每周为学生推送一周学习预告,成为常态化的教学手段。
以上措施极大地改善了我校在线上学习初期教和学分离情况明显、教学脱离学情加剧的现象。学校还组建了线上学习共同体,逐渐梳理清楚了线上学习共同体的组织原则、管理方式、规范要求和运行指导等具体要求。同时开展了线上说题活动,线下基于学习共同体的线下伴学以及合作学习活动。在线上互动,线下合作双线融合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线上教学活动开展以来,学校还进行了进阶式的学习生态调查和学习生态优化跟进。针对学生做了线上学习方式、学科学习情况,居家学习学习作息,家庭亲子关系、课程设置的满意度等方面进行了调查。针对家长做了学生居家学习的伴学情况、家庭亲子关系、学生居家学习作息、课程设置的满意度等方面的调查。每次学情调查回收问卷均超过100份,获得了学生线上学习学生生态的调查数据,在此基础上,根据每个阶段学生学习生态调查的情况,我校在教学设计,课程设置、作业设计、学习共同体运行上进行了调适和优化。
学校教学副校长盛军波在此次疫情防控期间,统筹安排线上教学工作,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同时结合线上教学教育教学实践,申报了省级课题《线上学习学生学习生态的调适与优化》,积极探索线上教学中实现向学而教的有效教学途径。
为保障网课录制的顺利进行,学校积极统筹安排,在保障我校网课录制设备和技术力量的同时,又动员学校各学科组31位骨干教师,配合富阳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日夜赶工,参与完成了各学科各期的网课录制。
记者:作为一校之长,你最喜欢哪一句教育格言,为什么?
夏科平:哲学家罗素说,“参差多态乃幸福本源”。作为教育工作者,当看到一个个鲜活的受教育者时,就如同看到山花烂漫的春天,应该是一件很幸福的事。这样,我们就会尊重个体,多一分耐心与爱心,用多样方式浇灌未来,最终定会绽放漂亮的花朵。
编辑:蒋红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