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余杭区瓶窑老街上,连片的红色帐篷有序排列开来。游客范小姐带上一家老小,驱车四十分钟前来。老街上的文创产品、农副产品、民俗美食等摊位,让她感受到了老底子的烟火气。
瓶窑镇在四月中下旬以免摊位费、免保证金、免服务费的“三免”形式,邀请创意人才前来摆摊。为保证有序经营,对于报名的个体户进行严格的筛选,并提供帐篷、水电等服务。截至目前,共推出300个摊位、带来30万元左右营收。
虽然是疫情之下,保就业保民生的纾困之策,但是,“路边经济”不是简单的“人间烟火”,它是能将城市的活力和生机逐渐释放出来的“星星之火”。放眼全球,从泰国清迈的周末集市,再到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大巴扎,原汁原味的市井生活,不仅让本地居民直接受益,也让外地游客流连忘返,有些集市还成了世界著名的打卡“地标”。
而现在,不少地方已经开始要借此打造城市名片。瓶窑镇就计划充分利用老街现有资源打造古玩街,瓶窑镇区域发展办公室副主任盛相洋:下来我们准备分两块,第一块是小百货,人们日常生活需要的东西,第二块就是结合瓶窑古城遗址,因为我们有这个文化底蕴在这里,下一步打造成一条古玩街。
淳安,则在追求给游客带来“回家”的感觉。淳安县城市管理局方君杰:据打造‘小而精’县城的要求,转变城市管理理念,实现城市管理的精细化、特色化、人文化,助推城市管理服务城市旅游,做到主客共享,让外地游客到这里吃饭有一种回家的感觉。
把短期的纾困之策变成长久的经济发展活力,需要的不仅仅是鼓励,更需要完善的管理。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路边经济曾经非常活跃,但因为无序发展,占道经营、喧闹扰民,造成城市市容脏乱差等不文明行为任意滋生。那样的路边经营不仅没有给城市生活带来生机和活力,反而影响和拉低了城市形象。怎样才能在给路边经济松绑同时,保证城市运行的文明、有序?浙江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曹荣庆:应该允许流动摊贩的存在,但不可以占道经营,管理还是应该有的。我觉得可以借鉴共享单车的做法,有一个相对集中的地方。比如菜场里农民自产自销卖菜的,这是相对固定、集中的一块地方。他们可以存在,但并不是随便哪里都可以存在。
地方政府也在积极引导摊贩集中规范经营,更好服务市民生活。让“路边经济”带来的是方便而不是随便。许昌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刘少林:新增设了9条街道作为便民服务的路段,为商户提供良好的经营环境。同时我们也要求城市管理、市场监督等部门,为商户解决问题,提供服务。
南京市城市管理局市容景观管理处副处长彭卫兵:我们要满足一个是不能扰民,第二个要有安全措施,第三个消防安全也要得到,最主要也不能影响交通。
编辑:蒋红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