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从摆地摊开始的励志故事。
1994年出生的双胞胎姐妹李琼斯、李琼依,她们设计的联合国邮票饰品,由联合国邮政工作人员佩戴在联合国在华40周年庆典、联合国世界遗产邮票站等多个国际性活动中亮相。她们的作品还通过《丹麦女王》邮票雕刻者、艺术家马丁·莫克之手赠与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并收到了女王的感谢回信……
这对金华江南对家畈小楼里的设计师姐妹花的故事,本报曾做过跟踪报道。不过,即便是近在咫尺的身边人,这样的故事听起来似乎依然很遥远。你可能想象不到,她们的故事其实源于2015年的江北夜市地摊,当时这对还不出名的姐妹花就被金华网友们奉为“江北夜市女神”。
时间回到5年前。2015年4月中旬,金华本地论坛上忽然有一则帖子爆火,金华人陷入“全城寻人”模式:江北夜市一对双胞胎美女摊主,她们卖的商品是“指尖花贺卡”的手工DIY,桌上放着一张纸,上面写着“如果喜欢,请随意支付”。
美女、双胞胎、奇怪的摆摊方式……当时,记者也曾到江北夜市寻人,一直找了两天,每天等到21时,始终没能遇见她们。N年后的采访中,我遇到了李琼斯、李琼依姐妹花,闲聊中才得知,原来当年没能找到的“地摊姐妹”就是她们。
“那是我们创业的起点,如果没有当时的尝试,就不会有今天。”姐姐李琼斯说,当年摆地摊时,她俩还是浙师大的大二学生,生平第一次出摊,为的就是摸一摸市场、探一探社会。那是姐妹俩走出校园的象牙塔,第一次真正尝试创业。这之后,才有了“联合国邮票”“丹麦女王回信”种种故事。
没有说的故事里,还有姐妹俩带着100多人代理团队,在全世界“地摊”贩卖自创品牌“自然小卖部”创意设计饰品的故事。
上周四,姐妹俩发起了一项助力地摊经济的活动。
“我们有100多名代理商,以前是2000元起批发,这次活动直接‘零门槛’进货,还设置了包邮活动。我们有上千款产品,拿出了其中30件爆款做活动。”活动创意是在前一天晚上想出来的,4日这一整天,姐妹俩都和团队在调整价格、设置店铺活动。这一天,她们只发了一条朋友圈预告,结果就收到了数百个微信咨询。
李琼斯说,姐妹俩的“自然小卖部”生意一直不错,疫情前的正常出货量每天能达到千件,巅峰时营业额日均七八万元;疫情暴发以来,生意受到影响,“起码少了一半以上”。但是,受影响最大的不是她们,而是手下的一批代理商:“跟我们进货的很大一批就是小微创业者。”
“小地摊,是大经济。”地摊是门槛最低的创业模式,投入小,收入可观。“像我们这样的创意饰品,利润可达到80%。”
不仅是收入上的获益,摆摊也使青年创业者能力得到锻炼。李琼斯举了个例子,在她们的代理中,有30%是大学生群体,其中还有不少留学生,他们创业的第一目的都不是赚钱,而是培养社交、适应社会的能力。“也是因为这样,我们的产品通过他们卖到了德国、法国、美国、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等地。像在美国留学的19岁山东姑娘又又,第一次进货就在5天内卖空……”李琼斯觉得,对学生创业者而言,地摊更像是一堂课,学到的是多元化人群的交流能力、胆量、勇气,这也是青创的最初尝试,能给予青年创业者更大的信心和力量。
编辑:蒋红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