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代初,艾滋病在美国爆发。约2万人已经或即将死去,成千上万人处在潜伏期。然而,当时的美国号称拥有世界上最成熟的医疗技术、最广泛的公共卫生体系,美国的媒体号称是世界上最不受约束也最富攻击性的,那么为什么艾滋病还会在美国出现并扩散,造成这个国家乃至全世界几十年的困扰?
1981年,兰迪·希尔茨成为首位全职报道艾滋病的美国记者。他通过广泛而全面的新闻调查,写成了《世纪的哭泣》一书,详细地讲述了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和AIDS(获得性免疫综合征)在美国从发现到扩散的故事。
《世纪的哭泣:艾滋病的故事》
[美]兰迪·希尔茨 著
傅洁莹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9-12
医学研究人员是如何寻找和追踪感染者的?
老奶奶弗朗西斯这样的普通人是如何感染艾滋病的?
社会对于艾滋病这样的传染病的反应为什么令人匪夷所思?
艾滋病与医学、社会、政治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
《世纪的哭泣:艾滋病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人类在面对新事物时的懦弱、绝望、自私、贪婪,同时,也呈现了人应对死亡危机之时的勇气、进取、无私、悲悯。
这样一个值得讲述、聆听的故事,在当时广受赞誉,至今仍令美国人念念不忘。它到底有着怎样的现实意义呢?
本周五晚,我们请来《世纪的哭泣》译者傅洁莹,与大家交流她在翻译过程中的一些经历、经验和感想,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个关于艾滋病的故事。
思南经典诵读会
第106期
世纪的哭泣
时间
2020年6月12日(周五)
20:30-22:00
地点
思南书局线上活动群
嘉宾
傅洁莹
(译者)
活动流程
20:30-21:00
嘉宾导读与分享
21:00-21:30
读者诵读、分享
21:30-22:00
读者提问、自由交流
嘉宾简介
傅洁莹,曾任大学英文系文学、文化专业教师,先后就读于浙江师范大学、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现居美国,自由译者。译有《古希腊政治、社会和文化史》《希腊共和国》《世纪的哭泣》等作品。
编辑:蒋红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