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搭建学前专业教育实习“练兵场”
日期: 2020-06-22 作者: 供稿单位: 第02版:学前周刊· 管理

编者按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要求教师有较高的与幼儿互动的能力。基于此,实习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就尤其重要,它是实习生提前接触幼儿、了解幼儿的契机,能帮助实习生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避免在入职后陷入茫然。那么,幼师的培养方——学校,有没有为实习生提供充分的实习保障?幼儿园提供的实习机会能否帮助实习生获得应有的成长?实习生本人经历实习后,是否真正提升了实践技能,产生了职业认同感?本期学前周刊从培养学校、用人单位及实习生本人三个角度呈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习状态,以期通过三方对话互相启发,优化今后的教育实习。

全实践,培养“拿来即用”的幼师

秦金亮

新世纪以来,培养幼儿教师的学前教育专业经历从中专、大专到本科、硕士、博士培养的深刻转型,催生了反思实践取向的“全实践”见实习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

将幼师发展所有实践环节纳入见实习

“全实践”的见实习是浙江幼儿师范学校2001年并入浙江师范大学转型以来,在总结培养幼儿教师50年中专、大专经验的基础上,适应新时期本科、专业硕士培养一线幼儿教师要求形成的一套基于实践的课程教学体系。

所谓“全实践”,就是将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全程中所有实践环节作为一个整体来系统定位、统筹安排,让实践要素在时间上全程贯通,在空间上全方位拓展,在内容上全面整合,在理念上全息浸透,在课程结构上全维统整。“全实践”从最初的高年级集中见实习转变为贯穿培养全程的现场连续性实践,从单纯见实习活动安排到见实习精细化、规范化、课程化、数字化,与大学相关课程贯通化、整合化,从本科生的“全实践”到专业硕士“驻园模式全实践”。

“全实践”不仅增强了师范生的教育实战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系统的实践观察、反思、体悟,实践情境激活了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能动学习,使刻板的书本知识鲜活起来,学生存疑、批判、反思的热情被唤醒。

被逼出来的“全实践”见实习改革

浙江幼师并入浙江师范大学后开启了浙江省本科培养幼儿园一线教师的先河,但传统的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幼儿园发展的要求。一方面,普高学生多不愿读学前专业(首届招收80名只有7名为第一志愿),另一方面,幼儿园方面不愿接受本科生,坊间流传着“本科生不如专科生”的普遍看法。这种看法流行的主要原因包括本科生专业思想不巩固,眼高手低;专业技能普遍弱于专科、中专生;缺少情境性见实习经历,短暂的毕业实习难以形成观察、支持、指导游戏的能力。

从幼儿园层面看,优秀的幼儿园希望能培养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的能指导游戏、支持自主活动及设计项目学习的新型教师。

从教师专业发展看,一线教师希望获得大学专家的专业指导,在实践场域中建立师范生、幼儿园教师、大学教师互促共赢的成长机制。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全实践”的见实习改革被“逼”出来了。

“全实践”是多维度的见实习模式

“全实践”的实施从最初的单一时间递进维度,发展出一个立体的、校外—校内、师生—生生—师师交互、线下—线上的复杂实施网络。

从时间维度看,“全实践”见实习把原有的集中见习与实习分解安排在4年的8个学期中,且在二至三年级4学期每周一天,循序渐进,把幼儿教师的师德浸润、保育、游戏、活动指导、带班、教研、反思、发展等十大知能目标分解在8个学期中,采取跨年级联合编队,每周三固定时间,每班4人,产生合作共同体学习效应。

从课程整合维度来看,“全实践”见实习与大学的学科课程尽力同步,产生理论与实践、学科课程与实践场域的有效整合,产生实践感知经验与书本知识交互生成的“钢筋水泥浇筑”效应。见实习内容与主要学科课程同步实施,如“保育观摩及参与”实践内容与幼儿保育学、学前卫生学课程同步,“幼儿发展与活动观察”实践内容与儿童人体科学及实验、学前儿童发展科学、幼儿教育心理学同步。形成学与做的螺旋式互促提升,使实践的课程与理论的课程整合起来,“学、用、思、行、悟”同频共振。

作为课程形态的支持体系,“全实践”形成了“1336”操作路径。“1”指一个体系——全实践的课程教学体系;“3”指三个平台——学前教育综合实验室、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学生社团、实验幼儿园见实习基地;“3”指三支队伍——课程实验实践教师队伍、幼儿园全实践导师队伍、专业课程教师队伍;“6”指六项指导——见实习指导、实验实践大纲指导、专业技能指导、学生专业创新指导、毕业论文指导、专业成长档案指导。

“全实践”课程教学体系的实施,需要克服传统教师资源、学校教学资源的局限,需要精细化的教学支持体系,需要充足的设施、资源、资金投入。然而,通常的观点认为,教育类专业像其他人文学科一样,不需要太多投入。而全实践的投入非常高,这需要改变已有体制,科学施策。

“全实践”改革产生了直接效应,比如,学前专业本科生毕业时在教学、带班方面已是熟手,毕业生当年考编率高,教师资格考试通过率高。其关联性效应反映在:理论知识学活了;学生技能性学习更有针对性;批判、反思与专业自我发展能力增强。“全实践”的制度意义在于帮学生跨过“新手”鸿沟,高起点培养教师。

作者:秦金亮  教育部高等学校幼儿园教师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浙江师范大学国际儿童研究院院长

来源:《中国教育报》(2020-06-21 第2版 版名:学前周刊·管理)


编辑:蒋红跃


最新消息
点击排行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