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人日报:这群年轻人用画笔描绘美丽乡村
日期: 2020-07-08 作者: 供稿单位: 00003版:生活

黄哲浩 摄


金华有一群90后、00后年轻人,他们花5年时间,背上画板、提起画笔,行走在乡间。一顶草帽、一支画笔,在墙边一画一整天。田间的水牛、整齐的庄稼、逼真的人物,一幅幅描绘乡村文化的画作跃然墙上,令村民耳目一新,游客纷纷驻足拍照。

他们来自浙师大一个名叫“印乡”的创业团队。5年来,他们创作了面积达1.8万平方米的墙绘作品。

团队创始人黄哲浩是一名浙师大研究生。5年前,还是一名大一新生的他参加了一次助力新农村建设的暑期社会实践。在开化县村头镇芳林村,他和同学们一起,设计了3D墙绘,让一堵堵老土墙旧貌换新颜,村民们见了都说好。

“这是我第一次尝试创作乡村墙绘。半个月时间里,画了数百平方米的墙绘。”黄哲浩印象最深的,是自己画的一头牛。一位村民说:“牛的眼睛很逼真,我走到哪里,感觉它都盯着我看。”村民们一边围观,一边点赞,还有人给团队送来了水果。“露天作业,要忍受日晒雨淋,一画一整天。虽然墙绘创作很辛苦,但很有成就感。我觉得能通过自己的努力,真正为村容村貌带来改变。”

那个时候,黄哲浩学的是设计,画画只是一种业余爱好。回校之后,他就去参加了转专业考试,选择了美术学专业。后来,才有了这一支“印乡”团队,5年来,这支团队已经有30多名学生走出校门,在106个地方开展过创作活动。多湖街道、曹宅镇、罗店镇,以及兰溪、武义、衢州、丽水、嘉兴等地,都留下了他们的墙绘作品。

这些年轻人创作的墙绘作品题材很广泛,一笔一画之中透着满满的正能量,题材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城市创建、一方水土一方人、红色记忆赤子心、人文历史乡土情,创作内容有寓教于乐的,也有温暖人心、时尚活泼的。五彩斑斓的乡村墙面,有的变得会“说话”,有的成为一幅水墨画卷。

黄哲浩说,墙绘的效果丝毫不逊色于纸本绘画,按照“一村一品”的原则,在创作过程中,为了让创作内容深入人心,他们注重将墙绘艺术与地方文化相结合,因地制宜开展创作。“团队小伙伴们的目标很明确,都希望继续用平生所学、一技之长,为浙江的美丽乡村建设添砖加瓦。”

浙师大美术学院团委书记宋琳表示,大学生用专业能力服务社会,“印乡”创业团队的社会活动是校地合作的具体实践。团队成员包含了美术、人文、法律、经济等专业人才,通过社会调查,根据各地的产业、文化特色创作墙绘作品,用艺术语言吆喝当地特色文化,推介当地特色产业。这一校地合作模式,对学生自身的成长也很有益。

来源:《浙江工人日报》(2020-07-08   00003版:生活)



编辑:蒋红跃




最新消息
点击排行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