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
人物:Marco Lovisetto
中文名:罗马克
年龄:34岁
国籍:意大利
简历:精通中文、英文、意大利文。2005年考入威尼斯大学中英意翻译专业,2007年作为交换生到辽宁大学学习,2011年到浙江师范大学学习翻译,毕业后,成为浙江师范大学外语学院的外籍教师,在金华生活了8年。因为爱好中文、英文、意大利文翻译,2019年考取苏州大学翻译学博士,继续深造。
初见罗马克,被他一口流利的中文惊到,他还能聊孔子,谈金华的人文地理……在金华8年,罗马克已经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金华通”。
缘分:“最远”的语言变“最近”
罗马克很早就开始接触中文,在故乡威尼斯看中国,有一种很遥远的感觉。罗马克喜欢语言,上大学时,选专业,他不想选英语、法语,因为这些欧洲语言离他太近,没有挑战性,他想选一个离他最遥远的语言。威尼斯大学是意大利外语学习方面较为有名的学校之一,回忆起当年的场景,罗马克止不住地笑了:“那时的入学考,连孔子是谁都不知道,最后竟也幸运地被该校的中文专业录取。”
两年的学习,让罗马克觉得学习中文并不美好,甚至有点无聊。2007年,作为交换生的他有了一次到中国辽宁大学学习的机会,这让他有点兴奋。9月开学,7月他就迫不及待地先飞来中国,到北京玩了一圈。
一下飞机,罗马克就感受到了浓浓的“中国味”,他甚至想写一本书,叫《China Smells Different》(《不一样的中国味道》),以此记录自己在中国的经历。
到北京的第二天,就有朋友请罗马克吃火锅,到那时他才发现,虽然自己学了两年的中文和中国文化,却连最基本的筷子都不会用;要去另外一个城市,也不懂该如何买火车票……一切都很陌生,但中国的一切还是让他着迷。
2011年,罗马克来到金华,在浙师大攻读翻译硕士研究生。每天沉浸在这个大环境中,他的中文说得越来越好。后来,他还利用自己会英文、中文说得好的优势,在学习之外,做一些翻译工作。
执着:每年至少翻译30万字
跟罗马克交流的时候,发现他在翻译上很有想法。
大多数人认为,学会两种语言,自然就能相互翻译,但罗马克认为,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他举例说,自己一个朋友从小就在双语环境中长大,英文和意大利文都讲得非常好,可他却无法将两种语言相互翻译,因为在他学习的过程中,两种语言都是相互孤立的,彼此之间没有建立起很好的桥梁,因此,他觉得做好翻译首先得形成一套自己的语言系统,在两种语言之间建立起联系。
罗马克开始学习中文时,在班里的成绩并不是很突出,但后来他来中国做交换生以后,尝试着自己订火车票、出去旅游,学到的中文帮了他很大的忙,他从中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在不断地运用和学习中,中文自然也突飞猛进。
有一次,一位外国同学看到罗马克用流利的中文和卖明信片的大妈交流,感到惊讶万分。罗马克想起自己在威尼斯大学时,每天都有中文课,但老师的教育方式很死板,就是反复跟读,这让他感觉无聊。“要不是后来到了这里,也许早就放弃了这个专业的学习。”因为深有感悟,所以罗马克反对为了教育而教育,为了学习而学习,他觉得应该将教育和兴趣结合起来解决问题。
2013年,因为在中文方面有了一定的造诣,罗马克成了金华市政府英文网站的编辑。自2015年起,还连续五季担任“海外名校学子走进金华古村落”的外籍专家顾问,先后走进琐园、寺平、俞源、芝堰、上境等五个活动中心营地,成了一个“金华通”。而他承接的翻译项目,仅金华市政府的,每年至少要翻译30万字。
热爱:愿在金华当一辈子“学者”
在金华学习和工作整整8年,罗马克早就学会了用筷子吃饭,也习惯把金华当成自己的第二个家。
在威尼斯和金华的两个家之间,不管是回哪个家,都变得很随性。想父母了,罗马克就飞回去一趟。父母想来看他了,也会飞过来在金华小住几天。
2017年3月,平常工作忙碌的罗马克想到父亲快要过生日,恰巧那段时间正逢法定假日,罗马克瞒着父亲飞回了威尼斯。到家以后,父亲开门的那一瞬甚至有点不敢相信,直到他的一句:“爸爸,生日快乐!” 才让父亲回过神,欣喜万分。陪父亲过完生日以后,罗马克就返回金华工作,他觉得威尼斯到金华也可以像我们平常回家吃一顿饭一样简单。
罗马克也曾带父母到金华小住,有时还会遇上一些好玩的事。2015年6月,他邀请父母来金华,没想到正逢梅雨季,待了14天,下了12天的雨。但这并不影响他们的心情。罗马克说,他和父母都喜欢户外运动,不怕日晒雨淋,就算带来的几双鞋都湿了,在金华玩还是觉得很开心。
“有人说金华太小了,我却觉得这座城市刚刚好。”罗马克说,他在这里不仅见证了城市的变化,也与它一同成长。而金华的人文山水,更值得他留恋。北山的深邃、南山的幽静、山下曹的安宁、仙源的清幽、九峰的壮丽、莘畈的悠远……都是令他沉醉而向往的地方。
前年,因为想在翻译学这条路上走得更远,罗马克考取了苏州大学翻译学博士,跟金华作了短暂离别。因为疫情,今年学校不上课,他又回到金华。“有人问我为什么喜欢生活在金华,我说因为在这里每天能学到新东西,是金华这座城市教会我不断提升自己。”罗马克说,在金华,他重新认识自己,反观自己的思与行;他爱上了运动,开始追求健康的生活,接触铁人三项,练出世锦赛的运动水平;他更热爱学习语言,并从事了翻译工作。虽然他不知道何时会回家乡,也不知道下一站在何方,但他说愿意在金华当一辈子的学者。于他而言,金华就是他的另一个家;于金华而言,罗马克除了是一个贴心的新金华人,还为“金““外”文化交流架起了一座桥。
来源:《金华晚报》(2020-07-19 第08版:人文关注)
编辑:蒋红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