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闻:直播正当时 浙师大暑期实践搬上网 在线授课体验“角色互换”
日期: 2020-07-22 作者: 供稿单位: 浙江新闻客户端


上午9点,项汝凯结束了今天的第一节课。他讲课的主题是“疫情下的趣味数学问题”,将初中数学知识融入生活,带到课堂。他看着桌面上成堆的草稿纸和讲稿,“在此刻,我仿佛真的成为一名教师了”。

7月11日,浙江师范大学初阳学院实践队暑期夏令营活动正式拉开序幕,队员们摇身一变,以“主播”的身份,出现在生动有趣的课堂中。点开屏幕,端正衣冠,一位位传授知识、解答疑难的“小老师”用不同的方式呈现精彩的课堂。

云端直播,环环显创意

精心的设计、创意的构思,队员们的第一堂直播课,凝注了他们的智慧与汗水。在备课的过程中,“主播”立足各个年段重难知识点,结合自己所学与当下生活实际,打造一堂堂结构清晰、干货满满、生动活泼的课。队员汤畅在“趣味er知识直通车”中,巧妙地引导孩子们通过数字、诗歌等形式猜成语;队员倪晓菁在课程“探索汉字的前世今生”中,带领学员们识字、画字,感受甲骨文的魅力;队员徐静怡在“探究天文地理”课堂中,向学员们展示天文现象,科普天文知识;队员陈凯航在“语言编程入门基础课”中,用平实的语言向学员们介绍了编程的基础知识。

课堂背后,点滴是汗水

作为一名“主播”,队员们都深刻地感受到其中的艰辛。从备课到讲课,他们精心设计课堂的内容,尽最大的努力让学员们融入其中。为了让孩子们体验到成语的趣味,汤畅把成语融入计算,融入谚语,融入大自然;为了促进学员们对甲骨文的理解,倪晓菁搜集了大量与文字相对应的实物图片;为了清楚地解释编程的步骤,陈凯航整整一日沉浸于教案的编写中……点点滴滴,皆是汗水;分分秒秒,皆是奋斗。

提及授课的感想,汤畅回忆道:“第一次进行线上授课,我内心十分紧张。既担心通讯设备不畅,又担心互动环节无人回应。”对于倪晓菁来说,由自己独立地完成课程的设计与讲授,这既是全新的体验,也是极大的挑战。对孩子们的性格与喜好不甚了解,课程的难易程度不易把握等等难题都为授课增加了难度。随着直播课的逐步开展,“主播们”也逐渐适应。

再忆网课,最深是感悟

角色的转换,使队员们开始理解老师的不易。“如今我深刻地体会到了老师在课程背后的付出,看似简单的课程,需要他们数不尽的汗水与努力。”徐静怡如是感慨。队员们面对一节四十分钟的课程,就需要花上好几个小时准备,甚至练习十几遍来保证时间和内容的对等。大学课程的时长往往超过80分钟,老师备课的压力可想而知。陈凯航在回顾自己以往上网课的表现时坦言:“通过此次授课,我意识到自己在之前的网课学习中还不够用心,不够专注。”在课堂中,每一个环节都是老师的精心设计,每一个知识点都是老师心血的结晶,每一次答疑都是他们深深的关切。理解老师的付出,方能把这份责任与坚持传递下去。

第一堂课,队员们为学员打造了一场视听盛宴;第一次直播,队员们深切感受到了线上授课的不易。云端,留下了队员们的智慧与汗水,也留下了他们的感悟与成长。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编辑:蒋红跃


最新消息
点击排行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