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的沟通:70%是情绪,30%是内容。情绪不对,内容就会被扭曲,说再多也只是发泄。
在繁忙的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忽视对情绪的照顾,特别当孩子没有满足自己的期望或调皮的时候,可能还会下意识地说出一些发泄情绪式、伤害孩子的话。身为家长,该如何更好地和孩子沟通呢?第4期6138家长课堂分享的主题为《尊重孩子·从心沟通》,分享人是来自浙江师范大学的直博生翟羽佳。
家长对孩子的尊重程度如何
1.你看看人家×××,人家能考高分,你怎么不行呢?
2.你做事怎么总是这么慢?是不是在磨洋工?
3.你再这样子,我就不要你了!
4.玩玩玩,就知道玩!眼睛都快长到手机上了!
5.你现在再不学习,以后工作都找不到!
这样的话语,一些家长或许并不陌生,因为平时可能也会有意无意地跟孩子这么说。
翟羽佳抛出这些话语后,一些家长立马参与互动。这个小调查,让我们了解到,在自己对孩子的尊重程度1—10分的打分中,大部分的家长评分为7—9分。不过,有的家长感到不解,孩子想要什么自己都尽量满足了,也在努力给孩子创造最好的生活条件,怎么会没有尊重孩子呢?其实,这只是尊重的一部分,真正的尊重孩子,应该包括我们与孩子有平等的、和谐的沟通。
小心语言暴力
给孩子造成心理创伤
指责、嘲讽、否定、说教、贴标签、任意打断……当父母处于愤怒中,可能会说出一些发泄情绪式的话语。这些不尊重孩子、甚至可以说是暴力的言语,不仅难以解决问题,还会伤害到双方的关系。
一些家长不懂得如何沟通,把孩子当成一个发泄的出口。俗话说,“良言一句三春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暴力不需要动手,不会造成身体的伤痕,但是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创伤。这种隐形的心理创伤不易被发现,却会深深地影响孩子的为人处世。例如经常批评孩子,孩子今后遇到问题容易手足无措;经常打压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比较,孩子难以拥有自信,会导致孩子自我价值低或者极度叛逆。
四步学会“非暴力沟通”
好的沟通模式有哪些呢?有一种被很多心理学家推崇的沟通方式——非暴力沟通。
非暴力沟通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客观地说出观察到的事实。
第二,说出自己的感受。
第三,提出自己的需求。
第四,说出具体的请求。
举一个例子:有一个初中男孩,很叛逆,放学回到家就把自己的房门锁了,爸爸妈妈怀疑他在屋里藏有手机。妈妈后来趁孩子不注意,进房间,看到了孩子偷藏的手机,便大声地质问:“我那么辛苦地工作赚钱,你每次考试就考这一点分,你对得起我吗?你现在还学会藏手机了,你这个年纪不好好学习,天天就知道玩手机,今后怎么办?你还能考得上大学吗?你真是太令我失望了!”
此时,男孩也对妈妈表示生气,感觉妈妈偷看了自己的手机,不尊重自己的隐私,便和妈妈顶起嘴来。母子俩就这样你一言我一句吵起来,最后两个人都很受伤……
妈妈其实是想让男孩好好学习,但是这种发泄情绪的沟通方式很伤人,激起了儿子的反叛心理。
如果利用“非暴力沟通”的沟通模式,他们可以心平气和地坐下来好好沟通。妈妈可以这样说:
首先,陈述事实,“我在你的房间里看到了手机”;
其次,表达内心,“我觉得有点难过和委屈,因为我辛苦赚钱,希望你在家能好好地学习,但是你偷偷地藏手机”;
接着,提出期望,“我希望你可以把更多心思放在学习上面”;
最后,提出具体需求,“我想我们得规定一下今后学习与玩的时间,等所有作业完成后,再玩半个小时手机放松一下,这样可以吗?”
关于学习与玩手机之间的平衡,妈妈可以和孩子商量具体解决办法,只要尊重孩子,孩子也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和妈妈好好沟通,而妈妈也可以达到“想让孩子好好学习”的目的。
翟羽佳说,非暴力沟通要求我们做到两点。第一,说清楚自己观察到的事实,表达清楚自己的感受,而不是一味地发泄情绪。第二,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的需求。“我观察到……我感觉……是因为……我希望/想要……”她建议家长可以套用这个公式来表达非暴力沟通。例如,想要孩子不挑食,可以说:“我观察到你总是不喜欢吃蔬菜,我感觉很焦急,是因为不吃蔬菜会影响你的身体发育,你现在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我希望你可以多吃一点青菜,可以吗?”
这种尊重孩子的沟通方式,可以让父母和孩子心平气和地沟通,可以慢慢了解孩子,走进孩子的内心。
来源:《金华晚报》(2022-04-12 第08版:6138热线)
编辑:蒋红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