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月的南疆,白天被拉得很长。天山雪融,麦收时节,樱桃、西瓜、羊角蜜、芒果杏等鲜甜的水果追赶着上市。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这个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小城,空气总是干燥而微带沙尘。早晨,馕和烤包子的香气四溢。简单的早餐后,援疆教师郑江乘上接送车,汇入渐渐苏醒过来的街道,开始了他忙碌而崭新的一天。
春雨润生,粉墨成林
“老师,《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姥’怎么读?——哎,你真的登上过天姥山?!”这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第四中学高一(12)班学生迪丽努尔·玉苏甫江的课间问答;“你提供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朗读音频很好用,谢谢郑老师。”这是四中语文教研组微信群里的交流;“此次由郑江老师担任‘悦·读书活动’的评委……”这是四中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在阿瓦提县第四中学,援疆教师郑江的身影随处可见。
郑江,是我市马寅初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山高水长,万里若等闲,2021年9月,他积极响应号召,与其他绍兴援友一起来到南疆阿瓦提县,开启了为时一年半的援疆征程。经过入疆培训和简单休整后,他担任了阿瓦提县唯一的普高学校——第四中学民族班学生的语文教师。
自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后一直奔跑在教学第一线,来自中国“越剧之乡”“围棋之乡”的郑江有着一颗勤勉敬业和乐观有趣的灵魂。他说:“援疆老师没有身带光环,只有沉甸甸的责任与担当。”从踏入阿瓦提县四中的第一天起,郑江就自觉地履行起学校一分子的工作职责。工作纪律、规章制度、教学常规,他样样要求到位,精益求精。上课伊始,通过细心观察和调研,他针对高一民族班学生的课堂习惯和语言基础,及时调整了教学内容与方法,尽可能解决民族学生的学习困难问题。为激励学生勤记笔记,积极思考,他还经常自费购买书、笔等学习用品,以作业认真、问答积极、考试优秀等各种方式奖励学生。正如网红律师罗翔曾说过的那样,爱不是爱抽象的概念,是爱具体的人。郑江对民族学生的关爱,就体现在每一个细小具体的行动上。
与此同时,他始终不忘“文化润疆”的援疆使命,凭借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多年的阅读思考,他将中华文化与语文课堂巧妙结合,极大地提高了课堂趣味和知识涵养。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所教民族班学生的国语能力、写作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升。学生对日常的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逐步改变了拖长音和读“单词”的语言习惯,弥补了文体不分的知识盲区,学会了写比较规范的议论文,甚至课余还开心地要求郑老师教他们说绍兴方言。经过悉心指导,学生麦迪乃在第一届“浙阿同心杯”作文大赛中获奖,有2位学生被选拔进了话剧表演剧社。作为高一民族班的学生,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殊为不易。
源头活水,百步积薪
因为每一批援疆教师的期限都只有一年半,所以从源头功效来衡量,教育援疆的主要职责还在于留下一批带不走的师资队伍。在第四中学“树人工作室”的安排下,郑江与本校语文组的三位年轻教师签订了师徒结对协议,一起备课、磨课,相互交流听课。徒弟郑雪燕第一次带高三,感觉心里没底。郑老师就经常随堂听课,课后交流分析得失:“从高三复习策略看,可以三方面入手,一是关注课文的再复习,尤其是文言文;二是研究近几年高考卷(全国乙卷),做到心中有题;三是关注时事,比如2022北京冬奥等,提供时评,激发学生思维。”并以“冬奥精神”为例,有针对性地开设了一节公开课。6月7日语文高考结束,郑雪燕激动地告诉师傅:“今年语文高考作文真的与冬奥有关,复习方向对了!”
在语文学科教研上,他积极参与教研组与备课组集体活动,每个月至少开设一节高质量的援疆教师观摩课,组织教研讲座或讨论。事实上,几乎每堂课他都是开门上课,他将所有上过的教案课件都上传到组内微信群,不仅是所带的徒弟,组内其他老师也经常随堂听课。单元群文教学、小组任务型学习、作文核心理念思与写……这些新课程的教学教法,郑江都以公开课的形式,毫无保留地与语文组老师一起分享、交流,尽量将“学习任务和目标导引下的自主型理趣课堂”理念落到实处,助力四中语文教研组全体教师丰富课堂教学实践,提升教学素养。徒弟之一、四中的语文老师冶福贵表示:新课程,新理念,需要学习提升的地方有很多,郑老师的观摩课,形式和内容都指向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注重学生真正的收获,确实解决了我们不少实际教学中的困惑和难点。
“教育援疆是我职业生涯中的一道亮丽风景,是对新疆这块美丽土地的教育情怀,是对新疆这些可爱的民族学生的大爱情怀,是对新疆教育事业的点滴奉献。”郑老师是这样理解的。在教师“四课”评比中,他指导的少数民族徒弟杜文原获得了一等奖第一名,他为之庆祝,比自己获奖还要高兴。独木难挡沙,白杨成林,始为阔美的南疆风景。“传”出智慧、“帮”出成长、“带”出文化,与新疆本地教师共同提高,是他内心真切的期盼。
时光不负,行者慎终
郑江牢记着援疆教育人的使命,始终保持援疆教育人的本色,在所有有利于援疆事业的工作上,从不推延诿过。他以饱满的热情和强烈的责任心,担任“浙阿同心杯”作文大赛的地区评委,投入开展“悦·读书”活动比赛、校园汉字书写比赛、“品读中华诗词、厚植家国情怀”中华诗词大赛等工作中。他积极参与《绍兴教育援疆工作简报》的编辑工作,获得了2021年度绍兴援疆信息宣传工作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
转眼援疆期已过半,初心使命,让他始终有一种紧迫感;责任期盼,使他更愿不负韶华无愧于心。行百里者半九十,援疆工作的每一天都不能虚度浪费。郑江老师明白,每一位援疆教育人都深怀报国心,用心用情用力地在完成教育援疆使命:“做不到像胡杨一样,千年扎根在南疆;但可以像白杨一样,为南疆的教育,增添一分生命灵动的光。”在南疆这片热土上,踏实走好每一步,认真做好每件事,便是实实在在地把人生理想融入到民族团结的光荣事业中,成为人生履历上深刻的一页。
来源:《今日嵊州》(2022-07-04 A03版:嵊州教育体育)
编辑:蒋红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