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时期,金华受南迁而来的孔氏洙泗遗风影响,崇文重教,书院空前发展。仅东阳境内就有友成书院、南园书院、石洞书院等,其中长衢郭氏就创办了石洞、西园、南湖、青溪四大书院,对教育的重视显而易见。
东阳书院是金华书院的缩影。金华书院讲学风盛,各地学者纷至沓来,各家学说碰撞激荡,使学术研究和论辩之风在金华各地空前高涨,八婺各地整体文化水平大大提高。以书院为媒介、载体和标志,金华成为全国重要的学术中心。
在金华众多的书院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名列南宋全国四大书院之一的丽泽书院。其前身丽泽堂是南宋大儒吕祖谦的讲学之所,吕祖谦去世27年后被官府改名扩建成丽泽书院,400年间讲学不断,造就人才颇众。
在丽泽堂讲学前,吕祖谦为给母亲守墓,于武义明招山讲学。明招讲学是丽泽教育的前奏,为丽泽堂讲学奠定了理论基础,积累了教学资源和教育经验。吕祖谦曾经讲学的还有金华五峰书院,衢州明正书院、包山书院,东阳石洞书院,会稽鹿门书院等,在跟众多书院的互动中,吕祖谦取长补短,熔铸成自己的教育理念。
吕祖谦主持的丽泽书院何以能在众多书院中脱颖而出?我认为,这跟吕祖谦走了一条特色化的书院教育之路有关。
吕祖谦书院教育体系的建构可分8个方面,分别是树规立约,令行禁止;课程建设,经史并重;编写教材,示人门径;下水作文,以身示范;亲自讲学,不请庖代;启发思考,存疑问难;勤奋自律,学高身正;教学相长,亦师亦友。
吕祖谦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遗产。为了表示对吕祖谦和金华丽泽书院的敬仰和怀念,后来全国各地以“丽泽书院”命名的有很多,分布在浙江、湖南、山东、山西、广东、广西、甘肃等省,创下同名书院数量之最。
吕祖谦以明理躬行为本、以经世致用为务、以平和宽大为怀的独特教育思想,其实也是丽泽书院的教育精神,值得大力传承和弘扬。
作者:陈玉兰 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师范大学江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李清照辛弃疾学会副会长
800多年前,吕祖谦在金华创立了丽泽书院,从此,丽泽成为金华重要的文化符号。就我而言,自身与“丽泽”关系密切:工作在浙师大人文学院,家住在丽泽花园。
“丽泽”何谓也?有人以为是“美丽的池塘”,其实,“丽”是附丽之意,本意是两个池塘相连,也就是说,“丽泽”作为书院之名,强调“两泽相丽,互相滋益,朋友讲习”,反映了吕祖谦的教育思想强调“广大为心,践履为实”,学术思想上也要彼此包容、相互交流。
书院在当代应如何传承和发展呢?对此,我有些实践的心得体会。人文学院每次举行新生开学典礼,都会一起来重温丽泽书院的学规。学规中强调的“仁、义、礼、智、信”也都成为对学生品德的具体要求。学规中一些内容,如“凡预此集者,以孝悌忠信为本。其不顺于父母,不友于兄弟,不睦于宗族,不诚于朋友,言行相反,文过饰非者,不在此位……”这些对当代大学生都有现实的针对性。去年,人文学院的课题《国学视阈下“书院制”教育的文史哲新文科建设实践探索》获批教育部第一批新文科项目,我们希望以国学为桥梁,以书院为载体,探索文史哲学科的交叉融合,探索新时代文史哲人才培养方案、教学体系、课程设置的创新模式,推进新文科建设,加快培养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弘扬人文精神的新时代文史哲创新人才。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我曾担任初阳学院院长,初阳学院是一所培养拔尖学生的荣誉学院,实行宽口径、厚基础的博雅教育,与古代书院之理念颇有相通之处。其后,我们顺势而为,设立了初阳书院,作为探索现代书院制的学生培养试验区,强调学习、生活一体化的管理模式。我还为初阳书院专门拟写了一副对联:“传丽泽千载气韵,立浙师百年学人。”继承并发扬书院的优秀传统,并将之光大,将是我们人文学科不懈的追求!
作者:葛永海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来源:《金华日报》(2022-12-19 第11版:访金华书院 探浙学之源)
编辑:蒋红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