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 | 衢州传媒网:“中国故事,要有中国表达”——专访纪录片《西泠印社》导演许继锋
日期: 2023-04-07 作者: 供稿单位: 三衢客户端

       杭州西湖畔有一座海拔仅35米的山——孤山。在这座小山上,坐落着被誉为“天下第一名社”的西泠印社。“孤山不孤,西泠不冷。”这座小小的山,是印人心中的喜马拉雅山,也是他们的精神归宿。


       2018年,纪录片《孤山路31号》横空出世,让人看到了一个仙气漫山的西泠印社;2020年,大型纪录片《西泠印社》用诗意的视听语言,让人感受到满满的人间烟火气和君子正气。这两部作品不仅收获了许多忠实粉丝,还“收割”了中国纪录片领域的各类大奖。而这两部备受好评的纪录片都出自总导演许继锋之手。


       3月29日,许继锋应邀赴衢州高级中学,给衢州的高中生们讲述拍摄《西泠印社》背后的故事。


许继锋  通讯员 余云飞 摄


       跨越时空讲述中国文人的气质—— “君子的活法和刀法”


       纪录片《西泠印社》在豆瓣评分中高达8.8分,不少网友在评论里盛赞道:“每一帧都可以用来做封面”“看到的不仅是印章和书画,还有西湖和孤山”“孤山不孤、文脉不绝”……


       掩映在丰厚白雪下的孤山,用钻出来的绿叶彰显着生机;一潭碧水中自在游弋的锦鲤,带动着光影的扭转;一方长满青苔的不起眼的石头,在时光荏苒中见证着金石文化的矢志不渝……在《西泠印社》中,一帧帧美妙的镜头,都有着独有的孤傲气质,这份气质,用许继锋的话来说,是中国文人独有的“君子表情”。

       “西泠印社”既是一个经典的中国故事,也是一种精神的传承。西泠印社,100余载的传奇生涯,既有士者担当,亦有君子风范,所有这一切都源于中华传统文化之自信。


       “中国文人从容、优雅,他们用自己的风骨来应对那些风云诡谲的家国大事。这份气质看来孤傲,其实是他们的尊严与自信,是他们‘君子的活法’。”许继锋告诉记者,这份内心的坚定、君子的风骨,他希望能通过不一样的纪录片的表达展示出来。“‘西泠不冷’最核心的就是西泠精神,也就是所谓的金石精神,一种君子情怀。”


许继锋在衢州高级中学讲述拍摄《西泠印社》背后的故事。  通讯员 余云飞 摄


       从大学教师转型纪录片导演——“中国导演要有自己的美学主张”


       “看了《孤山路31号》,没想到纪录片能这么拍!”一位来现场“追星”的观众激动地向记者描述她第一次看完许继锋作品时的感受。


       惊艳的复古片头,挑战无人机一镜到底的新难度;反差色的魔幻影像,让人眼前一亮;而锦鲤、仙鹤视角,则将西泠印社纳入了宇宙体系。《孤山路31号》中“魔幻”的视听语言,像是给西泠印社献上了一篇写意的散文诗,而《西泠印社》则是一部优雅生动的人物小传。两部纪录片以独特的中国风韵和中国美学,释放出迷人的精神光彩。


       “中国故事,要有中国表达。”谈到被观众盛赞的独特风格,许继锋坚定地说。“之前很多人会说‘中国故事,国际表达’,但我认为,作为中国的导演要有自己的信念,要有自己的美学主张,只有我们自己用属于中国的表达,才能真正讲好中国的故事。”


       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的许继锋,有着10年的留校任教经历,专门教授外国文学,主要研究莎士比亚、古希腊戏剧和西方的现代派戏剧。由于经常担任编导,组织学校剧社参加大学生戏剧汇演,并多次斩获话剧类一等奖,由此得到浙江广播电视集团的关注,在机缘巧合之下开始了职业导演生涯。


       从《风雅钱塘》这档有着浓烈文化溯源风格的纪实类人文地理节目开始, 许继锋一发不可收。而众多优秀作品让许继锋在纪录片领域有了更多施展的空间,更让他赢得了很多荣誉。星光奖、金鹰奖、全国第四届“百佳电视艺术家”、浙江省“十佳电视艺术家”等,仅《西泠印社》就荣获了2020年国家广电总局等机构颁发的“年度导演”“年度撰稿”“年度最有价值纪录片”荣誉和2021年中国纪录片学院奖“特别贡献奖”。接踵而至的荣誉,让许继锋更坚定“中国故事,中国表达”的使命感。


       “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纪录片撰稿人,因为他愿意为普通人‘列传’,而那些普通人的故事同样足够穿透时空,希望我们能做手拿智能手机的司马迁。”许继锋如是说。


       来源:三衢客户端






编辑:蒋红跃


最新消息
点击排行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