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 | 南湖晚报:赵辉:西兰花中育出“中国芯”
日期: 2023-08-30 作者: 供稿单位: 第02版:我们村里的年轻人


       万里晴空,太阳炙烤着大地,大棚里火辣辣的。走过道道田垄,一排排低矮的架子上整齐地排列着青翠的幼苗,有的将将冒出嫩芽,有的却已经是郁郁葱葱一派生机盎然的样子。


  “这些苗今天我再拿到外边去晒晒太阳。”在秀洲区洪合镇泾桥村浙江美之奥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研发部部长赵辉熟门熟路地穿梭在育苗棚间,观察幼苗的长势是他每天的必修课。穿着素色的工作服,戴着一顶草帽,脚穿沾着泥巴的运动鞋,一时间让人很难将这位带着朴实笑容的青年与育种研发联想到一起。


  9年前,研究生毕业的赵辉怀着对土地的热爱,踏上了蔬果育种的道路。


       一颗梦想“种子”


  播种、移栽、施肥、浇水……说起自己擅长的农事,赵辉的脸上满是喜悦。


  赵辉出生在一个普通的菜农家庭,自小就与田地为伴。小时候,每当放学回到菜园,父母正在播种,他就会前去观察不同种子的特征;到了蔬菜成熟的季节,天不亮父母就会去集市售卖蔬菜……在这日日夜夜的操劳中,他明白了父母的辛劳与不易,更在陪伴种子成长的过程中,对种子的形成产生了深深的好奇。


  进入高中,随着知识体系的日益完善,赵辉对这片土地爱得愈发“深沉”,对父母的辛劳愈发“困惑”,对农业、农村的现状愈发“不满”。“农民应该依靠技术找到新的出路,而种子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我要努力成为一名育种工作者,为中国的农业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就这样,一颗科技富农的“种子”在赵辉的心里扎下了根。


  2014年,浙江师范大学植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的赵辉如愿加入了浙江美之奥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开始从事“西兰花新品种选育”的工作。


  彼时,西兰花的育种在国内还是一个新的领域,没有老师、没有课本,只有一把种子、一片田地,一切都要从零开始,事事都要亲力亲为。“那个时候基本上是白天下地进行农事操作、观察记录,晚上回去还要翻找文献资料学习、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可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赵辉回忆道,西兰花育种的工作虽然艰难,但乡村的振兴、理念的转变,让他看到了农业发展的曙光。


  这些年,洪合镇大力推动“千万工程”建设,无论外在风貌还是内在肌理,村庄的面貌都焕然一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返乡就业,实现了青春和土地的“双向奔赴”。“农业的未来在年轻人身上,在这片造梦的热土上我并不孤单!”赵辉激动地说着,眼里闪烁着星光。


       一个“卡脖子”难题


  农安天下,种为基石。然而,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一棵小小的西兰花,种与不种、种多种少、价格高低,都由国外说了算。“种子的重要性就如同电子产品的芯片,为实现独立自主,我们亟待为西兰花锻造一颗强大而炽热的‘中国芯’。”赵辉说。


  为实现“培育国际一流的西兰花新品种”的目标,赵辉在工作初期就进行了全面的种质资源收集和性状调查。他告诉记者:“那段时间,我走遍了浙江台州、河北坝上、云南昆明、江苏盐城等国内重点产区进行品种调查、市场信息的收集,弄清楚不同产区的气候特点、当地农民的种植模式、品种需求以及当前品种的优缺点。”


  紧跟时代发展,赵辉对传统育种技术路线进行改良,摒弃“花期不亲和”采种理念,选育“花期亲和”、易结实的骨干材料,再配套“CMS不育系”,实现三系育种配套,在提高种子纯度、减少采种成本的同时,也有效地保护了自己的核心亲本。


  种子有了,如何增加产量?基于前期的研究经验积累,赵辉充分考虑西兰花的生物学特性,通过人工气候室顺利实现了“一年两代”的西兰花育种模式。与此同时,他还与科研单位展开合作,引进培养自己的科研技术团队,建立完善了一套包括分子标记、小孢子培养、基因编辑等现代生物技术的育种体系。


  就在去年,赵辉所在的团队研发的“美青80”品种开始大规模推向市场,累计推广面积10万亩,新增经济效益3亿元以上,彻底打破了西兰花种子的国外垄断,加速了国产化进程。


  脚下有泥土,心中有力量。走过一个个春夏秋冬,历经一个个白天黑夜,赵辉一直乐此不疲地从事国产西兰花的育种研发。“这是陪伴种子成长的过程,它们都是我的孩子。”赵辉说道。


       一个共富工坊


  眼下正是西兰花移栽的好时节,赵辉一大早便踏进村民张玉林的地里,查看西兰花的长势,之后再到催芽室查看种子发芽情况,忙得脚不沾地。这些年来,赵辉没少往农户地里跑,不仅为大家送去了西兰花的田间管理技术,还包下了育苗的活儿。


  “种植上遇到什么难题,只要是能解决的,他都愿意搭把手。”张玉林为赵辉竖起了大拇指,“他身在企业,但不忘乡邻,带着我们一起干,鼓起了我们的钱袋子。”


  “市场上一般以出售种子为主,买回种子后农户需要自己育苗,没有一定的经验,出芽率就很容易受到影响。”赵辉说,育苗对温度、湿度要求高,需要有一定的技术来精准把控。


  正是看到这一难点,赵辉决定在本村助农到底。“村民只要是从美之奥购买了西兰花种子,我们都会提供代育苗服务。”对于村民来说,直接将育好的秧苗移栽到地里,能大大提高西兰花的成活率,消除后顾之忧。


  一颗小种子激活乡村振兴。西兰花生长周期短,只要3个月左右的时间就能成熟,并且适合适度规模栽培,由此能形成优势产业。


  除了做好“嘉兴产地培育计划”,美之奥还与洪合镇泾桥村通过党建联建,在大棚里建起了共富工坊。今年上半年,美之奥帮助100多位村民实现创收100多万元,探索出一条家门口的致富之路。


  村民张菊宝是美之奥共富工坊的长期工,每周一到周五,她都会来到美之奥智能人工气候室,进行田间整地、除草、安装防虫网。“公司每月15日给我发工资,每年能额外增收将近3万块钱,对我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呢!”张菊宝说。


  “品种育出来不是目的,最终是要推动西兰花产业发展壮大,让更多农民增产增收。”赵辉凭借过硬的技术,带着乡邻一起干,把自己的一腔热血注入这片土地。站在希望的田野上,赵辉的“西兰花事”还在不断书写着新篇章。


  吴若依(浙江传媒学院大三学生):


  从小生活在城镇的我,对于农事实在知之甚少。这次有幸在美之奥看见生长在土壤中的西兰花,听着赵辉老师讲述着他曲折的育种历程,我才意识到一片看似普通的苗圃中蕴含着如此大的奥秘。正是不断有新时代农业工作者扎根乡村,在田间地头践初心,勇于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才能照进现实。


  付士东(安徽师范大学毕业生):


  去年毕业后,我就在赵辉老师的带领下学习和实践育种。把汗水洒在土地里,把经验积累在实践中,在感慨育种工作不易的同时,我对自己的就业方向更加坚定,也培养了农学情怀。赵辉老师深耕田园,积极推广新技术、新经验、新模式,他踏实肯干的精神与诚实善良的品德影响着我,希望将来我也能为中国的育种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泾桥村,一个曾经偏僻的村庄,搭上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快车。


  因毗邻美之奥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和泾桥现代生态农业园,村内闲置劳动力“忙”了起来,2022年村内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7843元,与2021年相比增长15%,共富在泾桥写下生动注脚。


  得益于“千万工程”,村庄“颜值”也不断提升,脏乱的露天菜场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新建的泾桥菜场;村委会新楼拔地而起,正积极创建市级五星党群服务中心。 


       来源:《南湖晚报》(2023-08-29     第02版:我们村里的年轻人)








编辑:蒋红跃


最新消息
点击排行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