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上午,中非大学联盟交流机制研究院成立暨挂牌仪式在浙江师范大学正阳中心报告厅举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原司长张大良,非洲大学协会秘书长奥卢索拉·奥耶沃勒,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郝清杰,尼日利亚阿贝奥库塔联邦农业大学校长奥卢索拉·凯欣德,加纳海岸角大学校长约翰逊·博安蓬,浙江省外办副主任陈江风,浙江省教育厅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蓝晶晶,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与交流部主任高晓杰,浙师大党委书记郑孟状,浙师大非洲研究院院长刘鸿武出席仪式,浙师大校长蒋云良主持仪式。
中非大学联盟交流机制研究院成立暨挂牌仪式现场。浙师大融媒体中心 应琳歆 摄
浙师大校长蒋云良主持仪式。浙师大融媒体中心 应琳歆 摄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原司长张大良讲话。浙师大融媒体中心 应琳歆 摄
张大良代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向中非大学联盟交流机制中方研究院正式挂牌表示祝贺。张大良指出,浙江师范大学校长蒋云良作为交流机制中方执行副主任,现场见证了交流机制的成立,并代表交流机制成员高校与西开普大学、纳米比亚大学现场签署了合作协议。今天,在浙师大举行中非大学联盟交流机制研究院挂牌仪式恰逢其时。张大良建议,研究工作要聚焦中非高端教育智库建设目标,坚持“四新四真四统一”的原则,努力产出一系列高水平的成果,着力办好中非高等教育论坛研究院,携起手来,打造中非高等教育共同体,推动中非教育合作取得务实成效。
非洲大学协会秘书长奥卢索拉·奥耶沃勒致辞。浙师大融媒体中心 应琳歆 摄
奥卢索拉·奥耶沃勒以“重新定义非洲教育”为主题致辞。他强调,教育是改变世界的最有力的武器,并重点介绍了非洲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包括毛入学率低、教学仍以教师为中心、基础设施不足、技能型人才稀缺、科研产出率低、大学与工业界的联系不够等。从教育战略、质量评定机制、学历互认等方面强调中非高校合作的重要性,提出中非高校要充分发挥中非大学联盟交流机制的平台作用,推动中非高等教育交流合作向纵深方向发展。期待非方与浙师大通过更深入的合作与互动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互通共享,推动中非双方各领域合作取得重要进展。
浙师大党委书记郑孟状致欢迎辞。浙师大融媒体中心 应琳歆 摄
郑孟状代表学校向各位领导、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向中国高教学会和非洲大学协会对研究院筹备工作的大力支持和对浙师大的高度信任表示感谢。郑孟状表示,浙师大坚持对标浙江省高等教育发展规划要求,将“国际化”列为学校四大发展战略之一,在非洲研究高端智库、涉非人才培养、对非中文教育、中非人文交流、非洲区域国别研究等方面形成了独特优势,在国内高校非洲研究领域保持了多个全国第一。下一步,浙师将以研究院的成立为契机,为推进中非高等教育交流合作,为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多有标志性、辨识度、影响力的浙师贡献。
浙江省外办副主任陈江风致辞。浙师大融媒体中心 应琳歆 摄
陈江风表示,浙江师范大学是浙江省高等教育国际合作战略重要力量,浙师大非洲研究院,是中国高校首个综合性、实体性非洲研究院,已成为有广泛影响力的中国非洲研究机构国家国家对非事务智库。浙江师范大学对非教育合作,可以说在全国起到了示范性、推广性、引领性的作用。期待研究院不断加强浙非教育合作,为中非深化教辅的过程携手共建运用,贡献非常的智慧。
浙江省教育厅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蓝晶晶致辞。浙师大融媒体中心 应琳歆 摄
蓝晶晶指出,浙江师范大学已成为中国的非洲问题研究学术重镇、非洲事务咨询重要智库、涉非人才培养重要基地和对非民间外交的重要力量。成立的中非大学联盟交流机制研究院,是学校对非交流的2.0升级版、促进中非民心相通的重要平台。希望学校充分发挥对非合作交流优势,整合资源,汇聚力量,一方面推进中非两国大学深化以来开展多领域合作,另一方面打造高端特色智库,为中非高等教育协同发展提升质量提供智力支持。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郝清杰宣读批复。浙师大融媒体中心 应琳歆 摄
郝清杰宣读《关于同意设立“中非大学联盟交流机制”中方研究院的批复》,同意将中非大学联盟交流机制研究院设在浙江师范大学。
中非大学联盟交流机制研究院成立现场。浙师大融媒体中心 应琳歆 摄
张大良、奥卢索拉·奥耶沃勒、蓝晶晶、陈江风、郑孟状、蒋云良见证中非大学联盟交流机制研究院的成立。
中非大学联盟交流机制研究院揭牌仪式现场。浙师大融媒体中心 应琳歆 摄
张大良、奥卢索拉·奥耶沃勒、蓝晶晶、陈江风、郑孟状、蒋云良共同为中非大学联盟交流机制研究院揭牌。
8月31日,浙江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郑孟状出席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与非洲大学协会(以下简称AAU)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举办的中非大学联盟交流机制中方秘书处揭牌仪式。为搭建中国和非洲国家的大学学术交流平台,深化中非研究智库建设,促进双方长久稳定的合作与发展,学会在交流机制框架下设立中方研究院。现场举行交流机制中方研究院授牌仪式。
编辑:姜雯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