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院任俊教授课题组在国际著名期刊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中科院SCI及SSCI分类-2022年升级版,工程类一区TOP期刊,IF=8)上发表论文“A probabilistic reliable linguistic PROBID method for selecting electronic mental health platforms considering users’ bounded rationality”,博士后Adjei Peter Darko为论文第一作者,任俊为通讯作者,论文第一单位和通讯作者单位均为浙江师范大学。
心理问题作为一种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电子心理健康(Electronic mental health,简称EMH,主要包括远程医疗、应用程序和数字平台等)能够通过互联网给人们提供各种形式的心理服务,已有研究表明EMH平台对治疗精神健康状况是有用的。随着全球EMH市场的扩大,以及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目前约有1万至2万个专注心理健康的应用程序可供选择。然而,由于EMH平台数量众多,消费者可能会发现选择最合适的平台是一项挑战。因此,本研究旨在提出一种基于多属性决策的智能决策支持模型,用于对EMH平台进行评价和选择。
首先,考虑到决策者在选择EMH平台时是有限理性的,其选择会受到信息的可获得性、认知限制和可用于决策的时间等因素的影响。通过整合TODIM(an acronym for Portuguese Interactive and Multimedia Decision Making)和PROBID(Preference Ranking on the Basis of Ideal-average Distance)能够有效实现对备选方案进行排序。前者作为一种传统的多属性决策方法,由于能够考虑决策者心理行为对其决策的影响,结果相对更加可靠。后者能够通过对数据进行归一化,确定每个标准下的理想解决方案和平均解决方案,在计算备选方案与理想解决方案和平均解决方案之间的差异后,根据理想解决方案和平均解决方案之间的差异对备选方案进行排序,并利用决策者分配给每个标准的权重来计算加权距离,从而选择最佳方案。此外,这种方法还能够克服多属性决策中经常产生的逆序现象(rank reversal)问题。
其次,在整合TODIM和PROBID方法的基础上,本研究提出可以利用PRLTS (Probabilistic reliable linguistic term sets)来描述决策者评估信息来解决多属性决策中的不确定性和不精确性问题。PRLTS不仅继承了PLTS (Probabilistic linguistic term sets)能够体现语词术语的重要性和最大限度的留存决策者的评价信息的优点,同时还考虑到决策者对每个属性评估的可靠性问题。
再次,由于在多属性决策中,对属性相对重要性的评估在合理决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评估多种属性权重的方法中,CRITIC(Criteria Importance Through Inter-criteria Correlation)通常既能够考虑对比强度,又考虑了每个评价属性所保持的冲突联系,其相较于其它评估方法相对更优。本研究在CRITIC方法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扩展了CRITIC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算法——PRL-CRITIC(probabilistic reliable linguistic CRITIC),这种算法适用于PRLTS,能够为决策模型提供了一种可靠、准确的属性加权方案。
最后,研究者把本研究所提出的新算法与之前的算法进行了一系列比较,证明本研究所提出的新算法模型有更高的敏感性和有效性。这一研究一方面能够为EMH平台运营者提供了一种有效且稳定的方法来衡量服务绩效、消费者满意度和优先选择,从而帮助其制定改进策略;另一方面,这一研究也能够帮助消费者选择适合自身的EMH平台。
除上述论文之外,任俊教授课题组于2023年还发表了另外5篇SCI或SSCI论文,其中二区TOP2篇、三区2篇和四区1篇(中科院2022年升级版SCI和SSCI分类标准),这些论文主要包括:
博士生李梦婷在“Frontiers in Neuroscience”(中科院2022年升级版分区,二区TOP)发表论文“The effect of seed location on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evidence from an image-based meta-analysis”。
博士生张孝义(2023年6月毕业)在“Sustainability”(中科院2022年升级版分区,三区)发表论文“Living long and well: A cross-temporal meta-analytic evidence on elderly Chinese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硕士生胡素(2023年6月毕业)在“Frontiers in Neuroscience”(中科院2022年升级版分区,二区TOP)发表论文“Resting-state abnormalities in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of the default mode network in migraine: A meta-analysis”。
硕士生文建洁(2023年6月毕业)在“Journal of Neuroscience Research”(中科院2022年升级版分区,三区)发表论文“Regional abnormalities of spontaneous brain activity in migraine: A coordinate-based meta-analysis”。
访问学者盛柳柳(2023年6月出站)则在“Medicine”(中科院2022年升级版分区,四区)发表会议论文“Influence of Counter-Stereotype Information on Regional Stereotypes: A 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
编辑:姜雯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