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日报:在戏剧阅读中寻找共情
日期: 2023-10-10 作者: 供稿单位: 第12版:全民阅读时间


       时隔多年,诺奖组委会再度将目光投向剧作家。上一次获此殊荣的剧作家是出生于英国伦敦的哈罗德·品特,他于2005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此次约恩·福瑟的获奖,或将带动戏剧阅读重回大众视野。


       戏剧,是一种借助语言、文学、音乐、舞蹈等多种综合舞台艺术手法反映生活的艺术形式,从古希腊神话到莎士比亚,宋元南戏到明清传奇,戏剧在我们的生活中走过万水千山。“金华书单”第九期,我们推出戏剧文学书单,邀请5位文学、戏剧相关领域的读者,推荐一些具有可读性、可观赏性的经典戏剧。


       极简主义的福瑟


       《有人将至》


       [推荐人]常立(文学博士,浙江师范大学副教授,阿西剧社指导老师)


       约恩·福瑟的《有人将至》,是一本被称为“极简”风格的戏剧选集。所谓“极简”,主要有三:一是舞台布置的简化,空间大多设置成一座破败的房子,道具极少,让视线聚焦于舞台上的人;二是人物关系的浓缩,有独角戏;三是戏剧语言的简省。约恩·福瑟从不浓墨重彩地渲染语言表面的强烈冲突,而是致力于表现语言背后更幽微也更本质的人性矛盾,为了拉满人物的心理张力,大量使用语言的重复、留白、停顿、分岔……


       这对读者或观众提出较高要求,不仅需要对情节进展的好奇心、对因果关系处理的逻辑性,还需要有足够的想象力和同情心,以理解剧中人的生存处境,同时更理解自我的存在。你以为剧中人停滞不前,但当你再度凝望时,他们已经走了很远很远;你以为剧中人重复地说着车轱辘话,但当你真正倾听时,他们已经说出了你不知如何才能表达出来的心声——有关困顿的人生、失败的事业、求而不得的爱、可望而不可即的理想、忘却的美梦和无法忘却的清澈的痛苦……


       重温易卜生戏剧


       《玩偶之家》


       [推荐人]钟芝红(上海师范大学戏剧影视文学老师)


       今年诺贝尔文学奖花落挪威剧作家约恩·福瑟。尽管被称为“新易卜生”“21世纪的贝克特”,但约恩·福瑟和易卜生的创作风格大相径庭。他们的关联点是同为挪威剧作家,约恩·福瑟曾获2010年度国际易卜生奖。


       易卜生是包括约恩·福瑟在内许多剧作家的老前辈,对20世纪初的欧美戏剧产生深刻的影响,被称为“现代戏剧之父”。《玩偶之家》(1879)是易卜生的经典作品之一,在中国也曾产生非常有益的推动效果——1918年,《新青年》出版“易卜生专号”,推介《玩偶之家》等戏剧作品;1923年,鲁迅发表《娜拉走后怎样》演讲稿。


       《玩偶之家》讲述中产阶级家庭主妇娜拉从被父权视为“金丝雀”到觉醒的过程,以娜拉出走为结局。在和丈夫的交流中,娜拉意识到自己从未得到来自平权的尊重,她和丈夫“谈判”未果,于是从那个温暖的“牢笼”中出走,去外面获取幸福、尊严和自由。娜拉的精神百年来激励着人们,这是我们热爱易卜生戏剧的原因之一。


       在无尽的等待中


       叩问生存的意义


       《等待戈多》


       [推荐人]胡哲斐(暨南大学社会学在读研究生)


       瑞典学院将202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颁给挪威剧作家约恩·福瑟。自1901年设立诺贝尔文学奖以来,共有14位剧作家获此荣誉。其中,爱尔兰剧作家萨缪尔·贝克特于196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作品《等待戈多》被认为是现代戏剧的经典之一。


       《等待戈多》围绕着两个主要角色——弗拉季米尔和爱斯特拉冈展开,他们两人等待着一个名叫戈多的人,希望他会来解决他们的问题或提供一些意义。然而,戈多一直没有出现,于是弗拉季米尔和爱斯特拉冈不断地在相同的地点等待,谈论着各种话题,试图打发时间。他们的生活似乎没有目标,充满空虚和无趣。整部戏剧的氛围尽显荒谬、幽默和绝望。


       《等待戈多》是荒诞派戏剧的奠基之作。贝克特通过对人类存在、等待、绝望等主题的深刻探讨,引发了观众对生活的反思,这些主题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契诃夫的作品


       舞台上的常客


       《樱桃园》


       [推荐人]米卡(话剧爱好者)


       契诃夫,高中语文教材里讽刺小说的常客,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晚年开始创作戏剧, 就连《雷雨》的作者曹禺都一度向他膜拜学习。契诃夫最擅长在平静的生活中看出事物的本质,他从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取材,把笔触伸向人物内心深处,进行细腻的心理描写,让观众从人物的行动中看出他们的精神状态。


       《樱桃园》是安东·契诃夫晚年最后一部力作,讲述的是加耶夫、柳苞芙兄妹被迫出卖祖传的樱桃园的故事。书中,契诃夫摒弃了所谓惊心动魄的戏剧冲突,最后呈现的却是真实的人性本身——我们总是对自己的生活不满,但当有人想要带我们逃离这种生活,我们就会本能往后缩。


       这部经典剧作被多次搬上各大话剧舞台,艺术家们希望通过精彩绝妙的人物对白,让观众去寻找自己心中的“樱桃园”。


       孩子也可以


       接触戏剧


       《暴风雨》


       [推荐人]程波(金华某儿童剧社编剧)


       相比在中国文学界,福瑟在中国戏剧界更为人所知。不得不承认,好的文学作品通过戏剧的形式表现出来,会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充满温暖。作为儿童戏剧工作者,不禁想起个人最爱的《暴风雨》,这是威廉·莎士比亚的收山之作,讲述米兰公爵普洛斯彼罗被弟弟安东尼奥篡夺了爵位,只身携带襁褓中的独生女米兰达逃到一个荒岛,并依靠魔法成了岛的主人。后来,他制造了一场暴风雨,把安东尼奥等人弄到荒岛上,又用魔法促成王子与米兰达的婚姻。结局是普洛斯彼罗恢复了爵位,宽恕了敌人,返回家园。全剧充满童话气息,且富有诗意,很适合儿童戏剧启蒙。用这样一个剧本把孩子带到故事中来,以戏剧的形式解读经典文学作品,不仅培养孩子们的审美、情操,更让孩子们在表演中学习、思考,收获更多内在的东西。


       来源:《金华日报》(2023-10-10     第12版:全民阅读时间)







编辑:蒋红跃


最新消息
点击排行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