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甲骨文?甲骨文到底记录了什么内容?汉字为什么会成为现在的样子?10月23日,全网“最冷门专业”95后博主李右溪来瑞参加“社科赋能 精神共富”玉海讲坛甲骨文专题活动,给瑞安的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活泼的甲骨文知识科普课。本次活动由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瑞安农商银行主办,市甲骨文学会、市实验小学协办,市融媒体中心承办。
“在瑞安,我要撤回
‘甲骨文很冷门’这句话”
在市实验小学,李右溪以甲骨文和一些重点卜辞为线索,带大家“穿越”回到遥远的商朝,感受汉字曾经的样子。作为全省首家设立甲骨文课程的学校,市实验小学2017年就与瑞安市甲骨文学会合作,开展甲骨文传承进校园活动。甲骨文学会负责师资培养及专业指导,市实验小学负责课程开发、教学及教材编写。目前,该校开设“甲骨文书法”课程,每周五下午开课,50多名学生参与学习。
李右溪用“初级案件”“中级案件”“人物案件”“平反案件”“高级案件”等几个甲骨文知识实例,让学生体验做一名甲骨文“侦探”,享受学习知识、探寻真相的乐趣。
“李老师讲课很生动幽默,在游戏中让我知道了现在的汉字用甲骨文是怎么写的,很有意思,我喜欢她的课。”学生金乔奕说。
“我要撤回以前说‘甲骨文很冷门’这句话,至少在瑞安这边还是比较热门的。在这里,各种活动都做得蛮好的,小朋友们在讲座上表现得很积极,对甲骨文都有初步的了解,我感觉挺欣慰的。”讲座结束后,李右溪说。
据悉,李右溪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本科就读汉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期间选择了汉语言文字学古汉语专业甲骨文研究方向。她通过短视频向大家科普“全网最冷门专业”甲骨文的源头、学甲骨文的用途。现在,李右溪拥有抖音粉丝51.7万人,成了一名“网红”。“汉字已从当初的‘孩童’长成了‘少年’,但它仍然在成长的路上,未来将有新一代新青年和新的创意思想,甲骨文终将在传承中焕发新的生命。”李右溪表示。
当95后网红博主
“遇到”甲骨文研究鼻祖
“终于‘见到’了甲骨文研究第一人。我觉得孙诒让非常了不起,也让我觉得从事的是一项非常神圣的工作。”当天,李右溪还参观了甲骨文研究第一人孙诒让的故居——玉海楼。
在玉海楼孙诒让铜像前,李右溪驻足观看,若有所思。“我记得老师们说过三大‘冷门绝学’,其中就包括甲骨文。我的导师陈福年也说,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讲,甲骨文研究者是比较少的。孙诒让是研究甲骨文第一人,玉海楼是他的故居,我觉得来到这里会有所收获。”
“甲骨文是我国现今已知最古老的文字,研究源头性的东西很有意义。”李右溪说,目前全国只有少数高校开设了这门课,浙师大只有一位研究生导师研究甲骨文,她就读的这一届也只有她一人。“面对甲骨文时,我更多的是敬畏,我觉得古老的东西里面包含太多历史文化,连接着几千年前的人和现在的人。”她说。
玉海楼是浙江四大著名藏书楼之一,由孙衣言、孙诒让父子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所建。孙诒让(1848-1908),又名德涵,字仲容,号籀庼,出生于瑞安潘岱砚下,晚清朴学大师,著名爱国主义者、教育家。其学识博大精深,淹通古今中外,在经、史、诸子、文字、考据、校勘诸多方面均有所建树,著作有《周礼正义》《墨子间诂》《契文举例》等30多部。在甲骨文领域里,孙诒让撰著了我国第一部考释甲骨文的专著《契文举例》,是立下了开山之功的第一人。章太炎先生称他是“三百年绝等双”,郭沫若称他是甲骨文字学的开山鼻祖。
“参观完玉海楼以后,我对孙诒让有了更多了解,他不仅在甲骨文上有成就,做学术、办教育、做实业等各个领域中都做得很好,所以我对他这个人更敬佩了。”李右溪说。
来源:《瑞安日报》(2023-10-25 第00003版:最新闻)
编辑:蒋红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