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把客厅沙发换成乒乓球桌的妈妈 把儿子送进了清华
日期: 2024-04-28 作者: 供稿单位: A0007版:潮新闻·成长读本


       家长的陪伴就是最好的教育——这句话对于浙江师范大学教师应若葵来说,是自己一直坚持的理念。


  因为陪伴,她把儿子送进了清华大学;也因为陪伴,儿子成为一名情绪稳定、习惯良好、懂得感恩、独立自信的孩子。


  作为父母该如何陪伴?应若葵自有一套。


       移走沙发换成乒乓球桌


       培养孩子运动的好习惯


  “妈妈,快起来读书。”这是她儿子小时候早上醒来,常说的第一句话。


  从幼儿园开始,应若葵通过早读和睡前伴读的方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在阅读内容上,她从中华优秀传统故事、古诗词背诵开始,逐渐拓展到中外名著、人文历史、自然科学等领域。


  儿子小时候身体素质差,不喜欢体育,应若葵买了一张乒乓球桌,移走客厅的沙发,每天在家陪孩子打乒乓球,周末陪打篮球、羽毛球,夏天游泳,使孩子养成了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小学时,孩子每天需要花半小时练琴,有时因为枯燥或遇到困难想要放弃,应若葵总是耐心鼓励,陪伴他坚持下去,由此培养了孩子的毅力与恒心,学会用正确的态度面对困难和挫折。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应若葵便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上一年级第一天开始,我们就和孩子一起约定自己整理书包,带好学习和生活用品,老师安排的任务自己负责抄写下来,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这是应若葵对孩子定下的规矩。


       不同阶段不同的陪伴方式


       信任并紧跟老师的节奏


  从学龄前和小学阶段开始,趁着孩子的可塑性强,愿意配合家长,应若葵坚持从细节做起,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基本习惯和道德品质。


  定心写作业、根据作业难易程度分完成的先后顺序、对作业进行复习复查......应若葵从儿子小学阶段开始,就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开始的时候,我会在旁边观察和陪伴孩子,看看有哪些需要帮助和督促的,及时帮助他改进。”应若葵会对孩子好的表现给予正向反馈,让他体验到好习惯带来的有序和有效。


  进入初中后,面对科目增多、难度加大的情况,应若葵鼓励孩子不断摸索适合的学习方法。假期提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有不懂的问题及时向老师请教,课后也要做到认真复习,确保每天学习的知识能够弄懂。应若葵表示,这样的闭环学习过程,能让孩子学得更扎实。


  同时,应若葵也十分注重培养孩子善良和感恩的道德品质。她认为父母是孩子成长的镜子,孩子的道德品质深受家长的影响。因此,她以身作则,关注自己的言行,传递正能量,让孩子学会包容、宽容,学会放大别人的优点,学会淡然面对成功与挫折。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应若葵强调对老师的尊重和感恩。从幼儿园开始,她就告诉孩子必须尊重老师。高中阶段,孩子开始独立在外生活和学习,应若葵提醒孩子要相信学校和老师,感恩老师的付出,跟着老师的节奏,脚踏实地地学习。


  “通过陪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也打开了成长空间。家庭教育之路也需要用心用爱去探索。”应若葵说。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样重要。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携手浙江省妇联、浙江省教育厅共同举办“浙里·教子有方——全省‘百千万’家长学校系列活动”,邀请全省家长来分享家庭教育理念或方法。


       来源:《钱江晚报》(2024-04-27      A0007版:潮新闻·成长读本)






编辑:蒋红跃



最新消息
点击排行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