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韩宇雯)“大家能看出这个字体的原型吗?”“这个字是怎么演变成现在的样子的?”“老师,我知道,这是一个人在搬东西。”“老师,我觉得它像一头牛!”近日,牟山镇初级中学七乙班教室里不时传出阵阵欢笑声,一问一答间,孩子们搭乘穿越千年的“时光机”,一起领略甲骨文的风采。
今年暑假,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牟山实践队队员再次走进牟山镇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学生们带来甲骨文课程。“唰唰唰……”随着讲解的逐渐深入,大家被形状各异的甲骨文吸引,纷纷在纸上画下自己所学的字样,通过一场“骨”今对话,品悟中国古代象形文字之美。“老师你看,这些都是我写的!”学生们兴奋地展示着自己的手绘甲骨文,一双双眼睛闪烁着收获新知识的喜悦。
为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为有托管需求的家庭提供便利,今年暑假,牟山镇中继续“牵手”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以全面素质教育为导向,融合德智体美劳“五育”发展理念,推出暑托夏令营课程。模拟联合国、心理压力疗法等德育课程,法韵盈文、诗歌寻旅等智育课程,趣味排球、舞韵之声等体育课程,六孔徵羽、梨园京韵等美育课程,干花团扇、水果冰粉制作等劳育课程……经过前期的说课、磨课,牟山实践队队员运用自身专业知识和个人特长,打造了一个个智趣结合的生动课堂。
“暑托夏令营的课程内容丰富、创意十足,吸引了近230名学生报名参加。”牟山镇中党支部书记、校长何润洋说,“今年是学校和浙师大人文学院开展合作的第十个年头,希望通过这三周的实践,中学生和大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来源:《余姚日报》(2024-07-23 04版:余姚新闻)
编辑:蒋红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