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50元在四川成都生存15天?这听起来是一次“自讨苦吃”的生存挑战。近日,乐清学子黄晶晶与自己所就读的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的24名校友,在6名带队老师的带领下,乘坐绿皮火车,从金华出发,经过30个小时的长途跋涉,最终抵达成都。一落地,这25名大学生立即开启“50元生活15天”的挑战。
“50元生活15天”,要求这群大学生在15天里,每人依靠50元的启动资金,需每三天换一份工作,为自己挣房费和生活费。如果在第三天交房租时还没有找到工作,则表示“不过关”,按要求将被送回家。
“其实一落地,我们就已花去了50元。”黄晶晶介绍,他们所住的酒店为青年旅馆,一人一日的房费要50元。“能不能吃上晚饭,就看我们能不能立马找到工作。”
黄晶晶一落地,就立即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努力寻找工作机会。幸运的是,她在街头发现了一份发传单的工作,这份工作尽管辛苦,但她乐观地表示:“这是一个起点,能够让我快速适应这里的环境,也解决了当晚的吃饭问题。”她说,这份工作难度低,就是有些路人会不接传单,让她略尴尬。发了一下午的传单,她赚到了第一笔收入——20元钱。
第二天,黄晶晶找到了一份在茶楼做服务生的工作。她在茶楼连续工作了三天,虽然工作繁忙且劳累,但她从中学到了很多与人沟通的技巧,并逐渐适应了服务行业的节奏。“其实最消耗体力的就是一早的清扫工作,我需要拿一个‘巨型’拖把,把茶楼里里外外打扫一遍。那几日天气闷热,我还需要去外面的过道走廊拖地,几十分钟下来,衣服就会被汗水浸湿,难受得很。”
在与客人沟通时,黄晶晶也遇到了一些障碍。有些客人的要求比较多,她有时会听不太明白,就不厌其烦地反复询问、确认。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她在第一天工作结束后就向同事请教,并记下常用的话术。她说:“虽然一开始很累,但慢慢就熟悉了。”这些经历让黄晶晶感到服务行业看似简单,其实背后有很多不为人知的辛苦和挑战。她说:“这段经历让我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人沟通,也让我更懂得尊重每一份工作。”
为这份工作辛苦付出,晶晶拿到了120元的收入。黄晶晶表示:“在茶楼工作的经历,不仅锻炼了我的体力,更让我学会了如何高效地与人沟通。”
结束茶楼的工作后,黄晶晶凭借自己大学生的身份,找到了第三份工作——家教。她为两名小学生提供暑假作业辅导,这是黄晶晶得心应手的。“能够通过自己的知识帮助别人,同时也解决了自己的生活问题,这让我感到非常满足。”她说道。
机缘巧合,她的朋友李友琪带她找到了一份烘焙店助理的工作。她通过学习后,参与了苹果派的制作过程,感受到了烘焙的乐趣。黄晶晶描述,因为本来就对西点感兴趣,所以这几日的工作,她乐在其中。
因为要节省开支,黄晶晶在这半个月时间里的三餐大部分是馒头,团队里的小伙伴还找到了一家只需五毛钱就能买到一个白馒头的早餐店。“好在大部分工作是包工作餐的,但几乎我所有的工钱都‘贡献’给了住宿的旅店。”
拉货物。受访者供图
一路走来,黄晶晶换了多份工作,看似一帆风顺,实际上是坎坷艰辛。比如在第二天他们小组一起找到一份打字员的工作,结果到工作地点附近时,对方要他们提供支付宝验证和银行**等私密信息,让他们意识到这是个诈骗骗局。同时,这也给了他们经验教训,找工作一定要提高警惕。
“经过这半个月的体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赚钱的不容易。在这期间,我是能省则省,即使是不停地‘打工’,我也仅仅解决了自己最基本的食住行开支费用。而我团队里的好几个校友就比较厉害,活动结束,他们的开支还有节余。”黄晶晶说道,这次挑战活动剩余的“血汗钱”,他们将如数捐给成都市青羊区残疾人联合会,为公益尽点绵薄之力。
来源:乐清日报
编辑:蒋红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