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客户端:半月谈丨闯入镜头的胡塞武装
日期: 2024-08-22 作者: 供稿单位: 新华社半月谈

       去年10月巴以冲突升级以来,冲突波及范围不断扩大,外溢效应日益显现,也门胡塞武装由此频频闯入镜头。为表示对巴勒斯坦的支持,胡塞武装多次对以色列境内发动袭击,并利用濒临红海的有利地形攻击过往与以色列有关的船只。胡塞武装是个怎样的组织,为何如此积极介入巴以冲突,红海局势又将走向何方?


       胡塞武装的前世今生


       胡塞武装是也门国内最大的一支反政府武装力量,自称拥有10万武装人员,控制也门首都萨那和北部大部分地区。


       该组织是也门的伊斯兰政治军事组织,具有鲜明的宗教色彩,属于什叶派中的宰德派,其前身是成立于1992年的名为“青年信仰者”的团体,2004年正式以该组织创始人的名字命名为胡塞武装。


一个胡塞武装军营在遭到空袭后升起浓烟


       胡塞武装的主要目标是复兴宰德派,希望改变宰德派在也门国内边缘化的局面。2001年“9·11”事件以及美国入侵伊拉克,使该组织领导人将复兴思想与反帝国主义思想结合,开始宣传反美反以口号。


       在2011年“阿拉伯之春”中,胡塞武装同也门其他政治组织将也门前总统萨利赫推翻。也门哈迪政府上台后,胡塞武装反对哈迪政府,并于2014年攻占也门首都萨那,总统哈迪逃往沙特。2015年沙特联合海湾国家对胡塞武装发动袭击。2018年底,在联合国斡旋下,也门政府和胡塞武装达成协议,同意在红海港口荷台达停火,但不久双方即互相指责对方破坏停火协议。哈迪于2022年4月辞职,将权力移交给总统委员会,由后者负责与胡塞武装和谈。2023年,沙特同胡塞武装开始停火谈判。


       红海局势恶化


       此次胡塞武装动作频频,是为了支持巴勒斯坦,向以色列施压。更重要的是,其意在借此赢得国内和国际上的支持,特别是阿拉伯和伊斯兰世界的认可,借此增加同沙特谈判的筹码,在未来也门政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胡塞武装的行动引发红海局势恶化。作为全球重要航运通道,红海承载了12%的国际贸易和全球30%的集装箱运输。红海局势紧张使许多国际航运公司暂停了红海航线,选择绕道非洲好望角通行,时间与运费成本增加。


       受红海局势影响最严重的国家是埃及。2023年通过苏伊士运河的船只数量从2022年的25911艘降至20148艘,总吨位由15亿吨降至10亿吨,运河2023年财政收入比前一年减少23.4%,从94亿美元降至72亿美元。


       同时,红海危机导致的混乱局面使索马里海盗出现抬头趋势。去年11月至今年3月,有超过4艘船只在索马里海域被劫持。此外,还导致苏丹重要援助物资运输受阻,影响国际机构对苏丹的人道主义援助。


       解决危机需靠对话


       谈到胡塞武装的行动诉求,回避不了也门国内问题。也门问题的解决,需要依靠政治外交手段。近期,在周边国家积极斡旋下,也门政府同胡塞武装就多项措施达成一致,也门问题的解决有向好之势。


       美国等西方国家在中东问题上长期偏袒以色列,不断将巴勒斯坦问题边缘化,是导致此次巴以冲突升级并外溢到红海地区的根本原因。如果巴以问题不解决,当前红海危机不会得到根本解决。


       7月23日,中国推动包括法塔赫、哈马斯在内的巴勒斯坦14个派别和解对话,签署了关于结束分裂、加强巴勒斯坦团结的《北京宣言》,这对巴以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在巴以冲突外溢影响扩大的情况下,只有依靠国际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找到解决红海危机和巴以冲突的钥匙。


       作者:杨玉鑫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助理研究员;贺文萍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中国非洲研究院研究员


       来源:新华社半月谈






编辑:蒋红跃


最新消息
点击排行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