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创新金华建设提速攻坚,这些亮点值得期待
日期: 2025-01-23 作者: 供稿单位: 潮新闻

金华。图源视觉中国


       内陆城市高质量赶超发展的关键,在哪?


       与一线城市和省会城市相比,金华在吸引和留住高层次人才方面,存在明显短板,高校和科研机构数量相对较少,产业结构相对单一,高能级创新载体相对缺乏。


       金华的回答是:“根据实情”,“扬长补短”。今年两会,金华市市长张健作的金华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金华要聚力做强浙中科创走廊,在建设创新金华上提速攻坚,为高质量赶超发展积蓄创新动能。


       创新金华从哪里发力,又有哪些亮点值得期待?


       “筑巢”:支持浙师大争创“双一流”


       推动在金高校围绕重点学科特色发展,支持浙江师范大学争创“双一流”大学,扎实推进金华理工学院筹建,推动金华职业技术大学进入国家“新双高”第一梯队,支持上海财大浙江学院建设财经特色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申报国家“新双高”建设单位、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办好职业本科院校、金华开放大学打造一流区域开放大学,抓好省一流技师学院内涵式发展……


       这是今年两会中提到的,短短几句,足以让金华人民心潮澎湃。


浙江师范大学。图源视觉中国


       在浩瀚的人类历史长河里,教育是实现国强民富最深刻、最持久和最磅礴的动力之一。这其中,高校作为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交汇点,既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也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


       浙江师范大学作为地处金华的最知名高校,其争创“双一流”不仅是全体金华人多年的夙愿,更是寄托了整个浙江的期盼。


       2024年12月3日,浙江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专门听取了浙江师范大学等4所高校的《高水平大学建设“一校一策”方案》起草情况。这次会上就指出,浙江师范大学要充分发挥数学与智能教育、数理医学等学科交叉优势,持续擦亮对非研究特色品牌,加快建成综合性、高水平、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双一流”大学建设是指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经济大省的浙江,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却较为匮乏。目前,浙江仅有3所高校入围国家“双一流”高校建设名单,分别是浙江大学、宁波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居全国第12名。相比之下,同处长三角地区的江苏和上海,各有16所和15所。同时,浙江全省23个入选“双一流”建设名单的学科分布也不均衡,有21个在浙江大学。


       在浙江和金华都明确发文的当下,浙江师范大学争创“双一流”有望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政策倾斜。


       据记者初步了解,有关部门将这一目标定在了2027年。这一年,浙江师范大学及2个学科有望进入全国一流行列,金华职业技术大学、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等进入全国一流行列。


金华职业技术大学。图源视觉中国


       高校建设之外,金华的科创平台建设同样令人期待。


       据悉,接下来,金华将集中力量打造双江湖、金漪湖科创策源地,集中力量打造双江湖、金漪湖科创策源地,浙江大学金华研究院等省新型研发机构落地产业化项目70个以上,双龙实验室争创区域特色农业生物育种高地,浙中实验室、现代农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争取进入省级序列,上黄观测站打造极端气象环境预测与干预国家人工智能行业应用基地


       “引凤”:打破阻碍人才流动的藩篱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深刻重塑全球秩序和发展格局,科技创新能力正越来越成为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核心指标。而当今世界的竞争,说到底也是人才的竞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完善人才有序流动机制,打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人才交流通道。而“加快建设人才友好型城市,探索人才双聘制度和技工教育区域一体化发展”,也在今年两会中频频提及。


       事实上,在深化高层次人才“双聘”制度改革方面,金华已做了不少有益探索。


金华市双龙人才科创中心。金华市委组织部供图


       “企业特别需要,希望能将农科院的瓜菜选育、栽培等技术在企业落地转化,但以前,我们到企业兼职创新,只敢悄悄地做,直到上级明确支持,要将人才‘双聘’制度改革作为推进教科人一体化改革和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的破题点,我们才开始放心大胆做院企双聘的尝试。”金华市农科院相关负责人介绍。


       市农科院的院企双聘,是指建立人才互聘共享共用机制,选派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农艺师以及研发团队人员入驻企业,共同开展项目研发攻关。相关人才在企业工作期间,可以保留农科院岗位、职称及待遇,同时由企业视研发转化质效发放“双薪”,取得的科研成果所有权和收益权归企业所有,农科院共享共用。


       有了专家支撑,企业的某单一产品年产值就超过了2000万元,并在新疆、四川和江苏等省大面积推广,企业也顺利成长为金华市农业龙头企业、浙江省科技中小型企业。


       为了让更多高层次人次没有后顾之忧,金华还在金华职业技术大学(原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专门设立了人才驿站“编制池”,拿出100个事业编制,打通企业、事业间的流动壁垒,让人才可以在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间“两栖”,截至目前已先后有24名高层次人才通过“编制池”入职金华。


浙江大学金华研究院转化药学创制中心实验室。金华市科技局供图


       黄博士是一名入编“编制池”的“海归”。平常他在浙江大学金华研究院做研究,并与当地一些企业开展项目合作。目前,由他搭建的氢氘交换质谱技术平台,已经为浙江月旭科技等5家本地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池博士如今也“两栖”在浙江师范大学和金华一家光电材料企业间。他既是浙江师范大学的“杰出教授”、博士后导师,领衔培养5名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又是企业的首席科学家,负责开发可控高品质高双折射率液晶涂料和研发可一次涂布成型的卷对卷直接涂布工艺,现在已经实现产品制造。


       “在高校与企业间‘两栖’,既可以让我不离开学术殿堂,同时又能够学以致用。”池博士说。


       金华市委组织部(人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人才“双聘”等改革举措,进一步破除了智力资源跨行业跨地区调配的壁垒措,有效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发展大场景,进一步激发人才科技创新活力,提升企业价值创造动能。


       2024年,金华新增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120人、青年博士449人、技术技能人才17.1万人、大学生13万人。2025年,金华目标是在人才引育上同比实现再增长、再突破。


       “结果”: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


      高校、科研院所的创新成果,只有走出实验室,才能“小切口”撬动大收益。而企业,不仅自己本身就是创新主体,还能承接前两者的科技成果转化,无疑地位超然。


       今年两会上,就提到要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


       先来盘盘家底,过去一年,金华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32家、累计2820家,新增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367家、累计9239家;规上工业企业R&D经费增长5.9%、居全省第2,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7.7%、居全省第3。


       数字很直观,而所谓R&D经费,是指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esearch and development)经费,国际上通常采用R&D活动的规模和强度指标反映科技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高校院所成果转化洽谈会。金华市委组织部供图


       查阅2023年度、2024年度,金华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分别为2.53%、2.7%(预估),尚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这说明,金华总体的研发投入强度还不高,也与金华城市的经济发展不相匹配。


       今年的政府报告中已清晰指明了这处短板,并明确金华要统筹开展高能级平台造峰、高素质人才引育、高效率成果转化、高水平产业链发展行动,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更细化一点的目标是,2025年,金华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50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000家以上。这一年,金华实施的省“双尖双领+X”重大科技项目、市重大(重点)科技项目要达到200项以上,企业牵头或参与占比不低于80%。


       记者采访金华市科技局得知,到2027年,金华有R&D活动企业数有望达到2300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设置率有望超过55%。


       企业科技创新对发展的驱动是巨大的。在武义,当地县政府牵头,聚焦电动工具产业,量身定制了“先用后转”成果池,通过引进建设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武义智能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立足本地产业,摸排需求、精准匹配、持续对接,推动“先用后转”成果池建设,校企合作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助力科研资源向山区县精准转移转化。


       目前,武义“先用后转”模式已惠及60家企业,达成产学研合作项目金额超7300余万元,推送高校院所科技成果1000余项、企业技术人才需求100项以上,累计引进专家对接人数800余人次。2023年,武义县科技创新指数在全省山区26县中位列第一。


“揭榜挂帅”。金华市委组织部供图


       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之余,金华积极做好服务。2020年,金华在浙江全省范围内首次推出“揭榜挂帅全球引才”机制。几年来,“揭榜挂帅”云平台面向全球企业共发布技术攻关需求榜单6543项、总榜额69.38亿元,帮助390家企业解决技术难题605项,有效助力了企业新质生产力培育和转型升级。


       “坚持企业是创新出题人,探索‘企业出题、平台院校解题、产业转化’的创新发展路径,争取在高质量企业梯队建设方面取得新突破。”金华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来源:潮新闻




编辑:蒋红跃


最新消息
点击排行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