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梦想的飞舞永不停歇 ——瑞娴长篇童话《蝴蝶王国》序
日期: 2025-01-23 作者: 供稿单位: 微信公众号:人人文学网人人论坛


梦想的飞舞永不停歇


——瑞娴长篇童话《蝴蝶王国》序


吴翔宇


        作为一种美丽优雅又脆弱的生灵,蝴蝶历来深受作家的青睐,在文学作品中总能找到它的身影,无论是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中“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的欢快活泼,还是李商隐《无题》中“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的凄美缠绵,抑或中国古老的民间传说《梁祝》中“化蝶”的深情不渝,蝴蝶在我国的文化传统中一直充当着美好、诗意和浪漫的角色。


       也正是因为中国古典文学所赋予蝴蝶的诸多美质及想象,所以当这部以“蝴蝶”命名的儿童文学作品问世时,我们就会有一种遇合和感受这种美好的阅读冲动。瑞娴新作以蝴蝶的故事贯通全篇,非常符合我们的文化期待,让我们不自觉地跟随主人公跌宕起伏的命运,去追索那份幻想与现实共在的文学境界。


       《蝴蝶王国》的主题是追求梦想。梦想不分阶级、政治,也与个体的身份、地位无关,换句话说,梦想属于生命,也关乎人性。人在青春年少时都怀揣过美好真挚的梦想,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许多人的梦想都被世俗尘封起来了。


       在作家瑞娴的笔下,女主人公玫瑰水晶眼蝶也被大家唤作“追梦蝶”,就是因为这只小蝴蝶心中一直燃烧着不灭的梦想火光——为慈母蝶寻找到她的哥哥老绿虫、将木槿山谷中的蝴蝶们从水深火热的残暴统治中解救出来。在逐梦途中,尽管她一再遭遇许多意想不到的危险和阻力,但是信仰的力量始终强大,使她总能在执著于本心的前提下化解险境、迎难而上。


       可以说,故事中的“追梦蝶”正是追梦精神的化身。追梦蝶对于邪恶的女王蝶残暴统治的反抗,以及试图唤醒胆小懦弱的蝴蝶姐妹的勇敢无畏,都能让读者在震撼之余,获取一种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蝴蝶王国》开篇交代了“我”的作家身份及生活习惯,“我”的生存中充满了逼仄的压迫感,有一种形而上的“吾丧我”之感。在这里,作家瑞娴实际上暗喻了人们当下普遍的一种生活模式,即因为科技的发达和生活的便捷而无须常常和外界产生联系。从某种程度而言,这是现代生活方式对人类心灵的一种异化,它使得人们紧闭心扉,无法和他人倾诉内心,也不再关心他人的内心世界。冷漠,成为了现代生活的常态。


       “追梦蝶”的误入对于作家“我”来说,其实意味着一种新契机的出现,“我”终于可以敞开心扉,和一只流浪世界的蝴蝶面对面聊天了。更为神奇的是,“我”曾经在书里写到的老绿虫、红纱女等角色,在追梦蝶的娓娓道来中竟然成为了真实的存在,甚至成为了她理想王国的一部分。


       通过童话故事与现实生活“互文”的映衬,童话的真实性似乎更添一重现实的印证,而现实生活也被注入了奇妙的童话色彩,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充满寓意的笔法,一举多得,相映成趣。


       此外,当我们在阅读《蝴蝶王国》这部长篇童话时,意识到除了现代都市中人与人之间的隔阂问题,生态问题似乎更是不容忽视的议题,直逼现实。


       故事开头,“我”发现住在23楼虽然远离了尘嚣,但是也很难再听到蛐蛐的叫声了,人们在远离人群的同时,也远离了大自然,成了孤独的存在,不接地气了。所以当“我”首次发现追梦蝶时,“我”的反应在好奇之余并没有十分欣喜,甚至生怕这个小生灵会影响自己的写作进度和日常生活。


       在这里,实际上“我”已经有被现代工业文明“异化”的趋势,但追梦蝶的天真与善良感化了“我”,使“我”不禁发现,生命不只是匆匆忙忙地向前赶路,还可以停下来用心聆听,拥抱彼此。


       在生态批评中,生态主体间性原则就强调人类不仅应该和大自然建立联系,还应该和大自然中具体的生命个体建立联系。因此,“我”愿意坐下来聆听追梦蝶的故事,实质上就是在获取和生命个体联系的一种积极有效的方式;而追梦蝶浪漫瑰丽的冒险历程,也相当于给了作家“我”诸多创作灵感的馈赠。


       不独追梦蝶引起读者或作家“我”的注意,一直和追梦蝶并肩前行的骑士蝶也是构成故事内核的重要文学形象。


       骑士蝶,正所谓“人如其名”,不论是帮助追梦蝶用薰衣草驱赶蚊虫阵,还是在她触犯圣湖禁忌受罚时的挺身而出,都义无反顾,无怨无悔。作为一只自国外飞来的男性小蝴蝶,骑士蝶不仅具有西方的绅士风度和骑士精神,还有一种东方人士为知己者死的侠肝义胆。每当追梦蝶遭遇险境时,他就会及时出现。


       骑士蝶的每一次出场,总能化解危机、力挽狂澜。正是因为有了骑士蝶亦友亦兄般的存在,追梦蝶的追梦历险才拥有了保障,奇遇旅程中的她才能够如此的恣肆潇洒,无拘无束。


       对于追梦蝶而言,给予她崇高梦想的长辈是慈母蝶,她担当着追梦蝶人生引路人的角色,这是成长叙事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在塑造慈母蝶这个形象时,作家赋予其十分浓郁的东方色彩,比如设定慈母蝶的故乡是东方的四明山、她的名字叫作婵英、她喜欢越剧和古诗词等等,慈母蝶给小蝴蝶们讲述的最能代表东方精神的故事是《梁祝》。


       《梁祝》与《蝴蝶王国》中的蝴蝶构成了一种微妙的同构关系,或现或隐地呈现了蝴蝶外表柔弱但内心坚韧的美质。作家将《梁祝》这个故事穿插在小说中,除了营造一种古老的东方文化氛围外,还预设了慈母蝶对年轻一代的殷殷期盼,希望她们能将这种敢于追求梦想与自由的精神传承下去,在困境中浴火重生,创造出蝴蝶史上新的奇迹。


       可以说,慈母蝶不但是善良和爱的化身,还是中华文明的传播大使和小蝴蝶们的启蒙者。


       作为一位从***学领域过渡到儿童文学领域的知名作家,瑞娴没有深陷在“两套笔墨”中左支右绌的困境,反而因这种“跨界”而具有了更为开阔的视域。这种视域多了一份***学里的悲悯与理解,为单纯的儿童文学世界增添了深度和重量。


       在蝴蝶们险情四伏、大起大落的奇遇旅程中,吸引着人一口气读下去的奇异情节比比皆是,但是作者并没有因为叙述故事而忽略了内涵,相反,在让人酣畅淋漓大呼过瘾之余,能时时感觉到作者的用心所在,每个细节、每段对话都透出哲学的思辨,散发着哲理的光芒。


       《蝴蝶王国》这样的作品,注定让读者在享受阅读的**同时收获良多。而作品中那些个性迥异的形象,如:长鼻子爷爷、面包奶奶、妙语连珠的双胞胎兄妹、阿憨阿黑兄弟俩以及那只抢猫做子的母猴等,都是那么活灵活现,跃然纸上。用最通俗的一句话说就是:作者将他们写活了!


       最后,借用张爱玲的好友炎樱说过的一句话来总结:“每一只蝴蝶,前世都是一朵花,今生的蝴蝶才会如此眷恋世间的每一朵花。”


       蝴蝶和花朵都是美好事物的象征,瑞娴以蝶喻人,让小小的蝴蝶承载着美丽的梦想,追寻着心中的伊甸园,她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梦想的可贵,以及执著于梦想的艰辛与不易。


       而这,正是儿童文学与***学共有的生命母题!


       作者:吴翔宇 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学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来源:微信公众号:人人文学网人人论坛




编辑:蒋红跃


最新消息
点击排行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