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全国田家炳中学校长研讨会在浙师大举行
日期: 2025-06-14 作者: 供稿单位: 融媒体中心

61214日,第十一届全国田家炳中学校长研讨会在浙江师范大学举行。本届研讨会主题为“弘扬教育家精神,培养时代新栋梁”,由教育部港澳台事务办公室、浙江省教育厅指导,田家炳基金会主办,浙江师范大学承办,《中小学校长》杂志协办。来自全国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知名专家学者和92所田家炳学校的150余名校长、教师代表参加活动,聚焦课程改革、青年教师发展、立德树人等六方面议题进行深入探讨。


研讨会现场。浙师大融媒体中心 张文潇 摄


田家炳基金会执行主席阮邦耀,田家炳基金会董事局董事戴希立,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师德建设处处长邓杭,浙江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处长牟凌刚,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副院长于京天,浙江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蒋云良、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李伟健,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所长冯建军,“时代楷模”、台江县民族中学终身名誉校长、浙江师范大学1977级杰出校友陈立群出席613日上午举行的开幕式。浙江师范大学副校长林一钢主持。

 

蒋云良在致辞中表示,浙师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上级部门的关怀和指导,也离不开田家炳先生和田家炳基金会的支持和帮助。田家炳先生是令人敬仰的爱国实业家、教育家和慈善家,他倾注毕生心血,不遗余力地支持祖国的教育事业,已成为心系教育、无私奉献、德泽后世的崇高象征。遍布全国的田家炳学校、田家炳教育学院,正是先生教育情怀与慈善精神的最佳载体。此次研讨会将进一步加强浙师大与全国田家炳中学的紧密联系与合作。期待浙师大能在教育理念交流、课程教学改革、教师专业发展、学生联合培养、教育资源共享等方面与各所田家炳学校开展合作,共同探索高质量人才培养有效机制,共同构建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协同育人新生态,为促进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助力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浙师智慧和力量。


浙师大党委书记蒋云良致辞。浙师大融媒体中心 许嘉诚 摄

 

阮邦耀指出,浙师大与田家炳基金会的合作渊源深厚。自2001年捐建田家炳教育书院以来,双方在教育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2019年共同成立“田家炳德育研究中心”;2020年起资助“田家炳杯”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2023年启动第二期“田家炳师范生奖学金”项目;2024年成功承办全国田校“敦品励学—卓越教师奖”,这一系列合作见证了共同的教育追求。四十余年来,田家炳基金会与全国田家炳学校携手同行,积极与教育部、各地教育行政部门、高等院校联手合作,推动德育与弘扬中华文化、提升师资与学校发展等计划,促进大学与中小学建立区域合作等。全国田家炳中学校长研讨会自2002年开始,已成为全国田家炳学校大家庭两年一度相聚的盛会。希望大家借此良机积极交流,共同携手提升教育质量。



田家炳基金会执行主席阮邦耀致辞浙师大融媒体中心 许嘉诚 摄

 

邓杭表示,近年来,田家炳基金会深化与教育系统合作,取得新的积极成效。全国田家炳中学校长参与此次交流研讨,对加强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夯实基础教育基点具有重要意义。希望校长们要胸怀国之大者,当好“大先生”;要与时俱进,当好“领跑者”;要统筹调配,当好“协同者”,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打造优质教育生态圈。


教育部教师司师德建设处处长邓杭致辞浙师大融媒体中心 许嘉诚 摄

 

牟凌刚指出,全国田家炳中学校长研讨会是凝聚田家炳教育理念、交流办学经验、共谋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平台,也是教育同仁思想碰撞的年度盛会。中学校长是办学治校的关键力量,肩负着引领发展的重任。此次研讨会汇聚全国教育管理者、专家学者,聚焦新时代中学教育的关键课题,共探校长领导力提升与学校高质量发展之路,进一步凝聚行动共识。


浙江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处长牟凌刚浙师大融媒体中心 许嘉诚 摄

 

开幕式后,还举行了“崇德尚教·协同育人”主题报告与学术研讨。


李伟健、冯建军、陈立群作主题报告。浙师大融媒体中心 许嘉诚 摄


李伟健作题为“构建学校全员家庭教育指导体系,促进学生健康幸福成长”的主题报告。他指出,疫情后的青少年危机调研发现,青少年危机问题多出在学习领域,亲子冲突频发,家庭教育效果不佳。当前,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已成为新时代中小学教育的发展趋势,但仍存在政府多部门协同机制还未建立或完善、家庭教育指导体系还未真正建立、家校社协同教育的成效亟需提升等方面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难题,需要建立或完善多部门协同机制,加快建设家校社协同育人 “教联体”;要构建“三全”家庭教育指导体系,即全体家长参与家庭教育研修、全体教师参与家庭教育指导、全体学生参与家校积极教育。团队通过浙江、海南等多个实验区和实验学校的行动研究,发现亲子沟通班会课是破解校家协同育人困境的高效路径,校本教研可以将亲子沟通班会课快速提升为亲子沟通班会辅导课等重要经验。

 

冯建军作题为“拓展生命长宽高:中小学生命教育课程建设项目推广与实践”的主题报告。他指出,新生命教育,即新教育视野中的生命教育。它以“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核心理念,以“生命”为中心和原点,围绕人的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展开教育,旨在引导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幸福人生,拓展生命的长宽高,让有限生命实现最大的价值,让每个生命成为最好的自己。团队认为生命的三重属性分别是自然属性(长度)、社会属性(宽度)和精神属性(高度),涉及安全、健康、养成、交往、生涯、信仰等六大领域。团队通过组建生命教育项目学校共同体、开展县区级以上教育局组织的全域培训等推广实施举措,取得了系列实效,并获得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等成果。

 

“教育家精神,可以体现在每一位教师每一天的每一项工作中。”陈立群作题为“遵道而行乃为师之本”的主题报告。他指出,“教育家精神”的六个维度,聚焦师德与师能,聚焦教育的“道”的追求;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在教育上的使命表达;是我们从穷国大教育到大国强教育的集结号;是对“四有”好老师的高度归纳与凝练。弘扬教育家精神,让教育遵道而行,而教育之道就必须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教育教学规律,教育者应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育人,依据教育教学规律教书。教育中,“他”首先是“人”,人是教育的全部目的,要把准教育的真爱,避免“假爱”“错爱”,做到“有类无等”;教育中,“他”还只是个孩子,童心、童梦是可贵的,不要让童心提前硬化,而要让童心穿越整个人生。

 

研讨会合影。浙师大融媒体中心 许嘉诚 摄


研讨会还举行了“弘扬师道·创育未来”田家炳基金会优质项目成果展示、“立德树人·深耕实践”田家炳中学育人探索(田家炳中学分论坛报告)。6位高校专家学者、中学教师作成果展示,12所田家炳中学作育人案例分享。研讨会期间,与会人员还将赴浙师大附属中学、浙师大婺州外国语学校进行教育实践考察。

 

浙师大办公室、统战部、社科处、继教处、校友办、教育学院、田家炳德育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市新教育研究院等全国各地相关专家学者参加研讨会。



编辑:盛灿灿

最新消息
点击排行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