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至9日,由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广播电视集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总编室联合摄制的四集电视专题片《文化的力量——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浙江的溯源与实践》播出。浙江师范大学党委高度重视、精心部署,学校各党委(党总支)第一时间组织广大党员专题学习。专题片热播期间,学校广大干部群众和师生员工热切关注,踊跃收看,专题片在浙师师生中持续引发热烈反响和深入讨论。
浙师大党委书记蒋云良指出,专题片以生动的案例和鲜活的故事,系统展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浙江萌发与实践的壮阔图景,充分展现了文化“润物无声”且“撼天动地”的深沉力量。在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关键期,浙师大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以校第七次党代会提出的“文化高地建设工程”为抓手,以一流文化赋能一流大学建设。一是在提升引领力上下功夫,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发挥人文社科和国际传播优势,做好党的创新理论学理化阐释和国际化传播;二是在提升贡献力上下功夫,持续擦亮浙学研究和非遗研究“特色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文化强省贡献有浙师辨识度的成果;三是在提升凝聚力上下功夫,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坚持守正创新,大力弘扬浙师精神,巩固提升全国文明校园建设成果,打造主流价值弘扬高地。
“4集《文化的力量》多处显示了总书记对浙江乃至中国非遗保护发展的深切关注和殷切希望。作为一名从事非遗保护研究、教学的高校教师,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国社学院党委书记、浙江省民俗文化促进会副会长王巨山指出,在开展非遗保护的短短20年间,我国构建起了完善的非遗保护体系,人类非遗项目数量以44项居世界第一。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习近平总书记一直以来对非遗保护事业的关心和重视。下一步,浙师大将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遗保护和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加强非遗教学、研究和传承实践,全力办好省首个非遗保护本科专业,建强浙江师范大学省非遗研究基地,以持续创新实践培塑“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培训计划”浙师特色和非遗研究的浙师品牌,为保护好、传承好、传播好我国的非遗和文化遗产贡献浙师力量。
省文化特派员、设计与创意学院副教授王陈辉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文化自信涵养民族精神气质与文化品格,让文化成为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撑。这不仅是宏伟的战略指引,也是我作为文化特派员日常工作的行动方向。今年暑期,我们开展了‘东方生态智慧与艺术乡建创新人才工作坊’,中外师生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多项乡建实践作品,并在‘Moon & Meet 畲潮集市’夜市上与村民分享。这种在真实生活场景中的交流,让文化的温度和力量被每一位参与者感受到,也让乡村的发展因文化而更具活力与魅力。这让我更加坚信:文化的力量,唯有在真实的生活场域中‘动’起来、被体验、被共享,才能转化为乡村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未来,我将继续推动‘文化+民生’‘文化+教育’‘文化+设计’的深度融合,让更多群众既‘看得到’也‘参与得起’,让文化成为乡村振兴最坚实、最温暖的底色。
人文学院副教授李义敏表示,《文化的力量——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浙江的溯源与实践》以“八项工程”为脉络,系统展现了习总书记深邃的文化理念与深厚的文化情怀。从良渚遗址文明曙光的重现,到“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对千年文脉的传承;从西湖、运河等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全新光彩,到文化事业与产业的蓬勃发展,都彰显出文化的强大驱动力。作为一名从事中国古典文献学教学与研究的老师,观后颇受启发。我们“对文化要有尊崇和敬畏之心”,文献研究不仅是对典籍文本的守护,更是文明精神基因的赓续,应立足“文以化人”的使命,让其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成为学子精神世界的基石。
”我深切感受到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提出的‘八项工程’,尤其是‘文化传播工程’中蕴含的润物无声之力。“非洲研究院中非媒体传播与研究中心负责人李昭颖说道,”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建院18年来,始终脚踏实地行走在非洲大陆,从撒哈拉到好望角,我们与非洲朋友结下了深厚情谊,用真诚和行动向他们讲好中国故事;同时,也把非洲的文化与艺术带回中国,建立非洲博物馆,让更多中国人感受非洲的独特魅力。这种双向交流不仅让世界理解一个真实、立体的中国,也让中非文明在互鉴中焕发新的生机。专题片所展现的文化自信与开放胸怀,正是我们不断前行的精神动力。“
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计芯格表示,二十年来,浙江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深入实施文化建设“八项工程”,文化已经成为浙江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强劲动力。”从义乌‘拨浪鼓文化’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源泉,到杭州‘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丰富基层群众文体生活,我们看到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共同繁荣;从‘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编辑出版,到良渚古城申遗成功,我们感悟千年文脉在浙江焕发出蓬勃生机。在浙江省‘00后talker’训练营,我们有幸与时任钱江浪花艺术团组建者的陆湘汉展开座谈,深入了解了文艺‘大篷车’开向基层的故事,体会到了老百姓和文化的双向奔赴。我也将带着这份‘触动’,将学到的、看到的‘文化建设’的故事讲给更多的身边人,为文化的传承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化的力量——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浙江的溯源与实践》中提到的‘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战略部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校党员之家“山海同频,浙young奔‘富’”实践队成员、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2023级本科生卢林洁说道,”在此次‘山海间的共富力量’暑期实践中,我深刻领悟到了蕴藏在文化之中强劲的生产动力。无论是嵊泗的渔歌渔画,还是景宁的惠明茶,都在向我们叙写文化的创新新开发利用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青年一代要积极主动挖掘文化致富密码,在坚定文化自信的同时,以青年之姿激活文化活力,生动描绘文化领域内呈现出的新质态。”
编辑:盛灿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