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师范大学英语专业1991级校友、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副研究员王伟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发表文章,围绕新时代语言表达与文化创造力、数智时代语文教育的人文坚守等话题展开探讨。
在《人民日报》8月19日刊发的文章《“能说会道”也是文化创造力》中,王伟指出,随着脱口秀、短视频等大众文艺形式的兴起,越来越多普通人走上舞台、面对镜头,以自信幽默的方式讲述生活、表达思考,展现出从“不善言辞”到“能说会道”的转变。文章认为,这种语言表达的大众化、艺术化,不仅是文化创造力的体现,也是生活与艺术相融合的生动实践。语言艺术在生活中的淬炼与焕新,承载着时代的文化自信与创新精神。
在《光明日报》8月31日刊发的文章《以人文之光照亮数智时代的语文之路》中,王伟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对语文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他表示,语文教育不仅是语言技能的训练,更是文化传承、情感表达和思维塑造的重要途径。面对AI在作文批改、文本解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文章呼吁语文教育应坚守人文性核心,避免工具理性对教育本质的稀释。作者提出构建“多主体参与的学术共同体”,推动技术与人文深度融合,重构教学与评价体系,从而实现“技术为器、人文为魂”的语文教育新路径。
两篇文章从不同维度探讨了语言与文化、技术与人文的关系,既有对当下语言实践现象的敏锐观察,也有对语文教育未来的深刻思考,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了有益参考。
编辑:张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