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上午,浙江省2026届高校毕业生师范类专场招聘会暨公费师范生、复合型硕士师范生招聘会在浙江师范大学举行。85所高校,四百余个展位提供多个教师岗位,包括高等教育教师、中小学教师、民办学校教师等,吸引着省内外无数毕业生参会求职。
然而,随着各地中小学教师编制政策持续收紧,部分地区甚至出现编制总量零增长的刚性约束,可提供的正式岗位数量大幅缩减,叠加高校师范类专业扩招带来的毕业生数量激增,就业市场供需矛盾日益凸显,就业难已成为本届师范生必须直面的现实挑战。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提高受挫能力,如何积极调整心态,成为摆在每位师范生面前的重要课题。

2026届高校毕业生师范类专场招聘会现场。浙师大融媒体中心 李俊驰 摄
提前准备,防患于未然
英语师范专业的大一新生郑方勇此次参会目标明确,特别关注永嘉中学等目标院校的招聘要求,未来希望在温州或杭州担任英语教师。他表示:“我想穿透‘就业难’的表象,深入了解这个行业真实的人才需求脉搏。”他不仅关注招聘简章上的文字,更通过面对面交流,探寻优秀教师的能力模型。他将这次经历视为一次宝贵的“预演”,借此反推自己当下该如何积累。这次“超前点映”让他更加明确提前准备的重要性。
郑方勇还坦言,在就业选择时,除了薪资待遇,他更看重职业发展空间。“个人能力能否得到充分发挥、专业价值能否持续提升,这些都是我优先考虑的因素。”他同时指出,师范生的就业方向并非仅限于教师,外企、等领域也是可探索的多元路径,不必因“就业难”而过度焦虑。
对于未来,郑方勇充满信心。他知道就业市场虽然竞争激烈,但只要自己不断提升能力,明确目标,做好规划,就一定能在就业的道路上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他打算在接下来的大学时光里,考取相关的英语教学证书,如英语教师资格证、英语专业八级证书等,同时计划备考雅思和托福,为自己的就业增加砝码。同时,他还计划参加一些教育类的学术研讨会,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和前沿理念,拓宽自己的视野。
郑方勇相信,只要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不断进取的精神,无论未来选择教师岗位还是其他领域,都能够实现自己的职业价值。他希望自己的经历能够给身边的同学带来启发,让大家明白,在就业面前,要提前规划、积极准备,用实力去应对挑战。

2026届高校毕业生师范类专场招聘会现场。浙师大融媒体中心 吴蔚 摄
就业加油站:面试路上的指南针
招聘会上不仅有个人秘诀,更有着由内而外的全方位指导。会场一侧特别设置“就业加油站”,为求职者提供心理调试、形象指导、简历指导等多项服务,成为他们面试路上及时的“减压阀”。
初入职场,大部分同学不免面试中的紧张情绪,现场心理辅导老师李老师解释道,求职者普遍存在的焦虑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我怕我不够好”,总担心竞争对手更优秀,自己的学校和经历拿不出手;二是“机会太少了”,感觉优质岗位稀缺,竞争激烈,容易在开始前就感到挫败。
为此,李老师为广大求职者们提供了两种立竿见影的减压方法。首先是“深呼吸”,能帮助同学在进场前快速让心跳慢下来;其次是调整姿势,挺直腰板并给自己一个微笑,通过这个自信姿势直接向大脑传递积极信号。过度焦虑或过度放松都难以达到面试最佳状态,李老师建议同学们保持“有准备的兴奋”的状态,即把面试看作展示自己的机会,带着期待与自信,这样思路最清晰,表现也最自然。
在面试穿着方面,指导老师朱柳给出了简洁而中肯的建议。她强调,“干净整洁是底线”,这能传递出对机会的尊重。同时,她鼓励学子“在‘专业’的框架里做自己”,不必硬套不合身的西装,可以用自己习惯的舒适方式呈现专业感,关键是找到让自己感到自信、自在的着装。

2026届高校毕业生师范类专场招聘会现场。浙师大融媒体中心 徐杭杰 摄
在中小学教师编制政策紧收的当下,如何稳定心态、从容应试成为求职路上的关键。求职者们内修过硬本领、积极调整情绪,“就业加油站”从心态到形象为求职学子提供切实的支撑,内外合力,助力求职者们找寻到心仪的岗位。
编辑:朱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