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印象:“师大,我来了!”
日期: 2004-09-12 作者: 供稿单位: 宣传部
  (校新闻中心学生记者团 许萍 燕芳 海江 芝兰报道)9月11、12号的风雨操场人声鼎沸,来自全国各地的5200多名新生开始了在师大的第一天。他们中一部分人,第一次来到浙江,第一次来到金华,更是第一次走进师大。他们的第一天过得怎么样?对师大又是什么印象?为此,笔者采访了部分新生。

葡萄代表我的心

  信息学院的女生宿舍里,笔者看到了来自新疆的姑娘热孜亚。热孜亚是我校信息学院非师范专业的学生。坐了三天三夜火车才赶到金华的她一下火车就受到了学校和学院的各方面照顾。在报到处,学院给她发放了300元临时助学金。在寝室,部分老生自愿组织起来,帮助她解决生活上的一些问题:熟悉寝室周围的环境,简要介绍学校的一些设施和平时的校园文化活动。她们还特意替热孜亚送来了崭新的脸盆、热水壶、衣架、杯子等日用物品。看着学姐们的热情接待,热孜亚已没有了初到学校时的羞涩,渐渐和大家讲起了自己对师大的感受:“这里很大很漂亮,不过最让我感动的还是那些接待我的人。不知道那些帮我拿行李的男生是谁,如果看到的话,我还要好好谢谢他们。”为此,热孜亚还特意将从自己家带过来的一箱新疆葡萄分发给了在风雨操场迎接新生的同学们。

  现在热孜亚对师大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生活问题也基本解决了,只是在饮食方面,由于热孜亚是维吾尔族的姑娘,按家乡的风俗,他们从来不吃猪肉类的东西,因为对学校食堂的饮食不太适应,坐了三天三夜从新疆赶过来的她,只能在校外的兰州拉面店解决了自己在师大的第一餐。

今天,我是师大人

  9月11日上午10时许,一位来自宁波的陈同学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登上了南下的火车。一路上,陈同学心里涌动着兴奋,也夹杂着些许忐忑,各种各样的思绪如同那车窗外的事物急闪而过,她在思忖着:大学会是什么样子的呢?下午四时许,陈同学终于来到了师大,看到刚刚落成的新校门,陈同学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再也难以抑制住自己的心情,兴奋地大喊一声:“我来了!”

学长的风貌感动了我

  拖着大旅行箱的爸爸、拎着大旅行包的妈妈,前面走着一个大学新生小李,这是今天校园里普遍的组合。小李来自温州,所以对学校漂亮的教学楼、整洁的宿舍楼、还有新落成的食堂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新鲜感,倒是我们师大学子热情的接待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来小李以为自己来学校报到会遇到很多麻烦,会不知所措。但是,从进校门的那一刻起,小李的顾虑马上消散了,学长学姐们的热心帮助,让小李轻松办完了各种手续。并很快找到了自己的寝室。他感慨的说:“其实我并不是很在乎学校的楼宇是否气派,能够有这么热情的学长和学姐,我觉得很亲切,相信在这里我们就会像一个团结的大家庭。”
 
我爱新月湖的湖水

  美术学院的小张来自宁波,9月10号下午,他就早早地来到了学校。他在学姐的陪伴下把整个学校逛了个遍,并没有感到特别孤独。他说:“曾经想象过师大校园,但没有想到师大比想象中还要大,还要美,没有想到学校的绿化设施做得这么好。更让我兴奋的是校门口美丽的新月湖。”他说自己从小就对水存在很深的感情,烟波飘渺的新月湖让他觉得有一种很清净、幽雅的感觉。这样一来,以后他写生就有了一个非常不错的去处了。走过安静的教室,看到里面众多勤奋认真的学长和学姐,他说没想到师大的学习氛围也这么浓啊,自己一定会努力。相信这四年一定会很充实的!

“弃”家也是一种幸福

  生化学院的饶东娣是个恋家的女孩,从来没有离开过家的她, 9月11日离开了温暖的港湾,来到了向往已久的师大。看到师大美丽的建筑,面对热情的学姐、学长,心情是复杂的,有点兴奋,也有点忧伤,一切程序都办完以后,笔者和她一起来到了寝室。当寝室里只有笔者和她时,她的泪水终于流了下来,她想念家的感觉,她想念爸爸、妈妈,家是失落时能得到安慰的地方;家是受伤时能抚平伤口的地方。在笔者的安慰下,她忍住了泪水,说了这样一句话:“其实,‘弃’家也是一种幸福。”她说:师大是个神秘的地方,我希望有一天能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编辑: 宣传部  
最新消息
点击排行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