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论坛系列讲座:“缺乏诚信的行为是一种病毒”
日期: 2004-09-22 作者: 供稿单位: 宣传部
  (校新闻中心学生记者团 陈慧蓉报道)何为诚信?就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9月20日晚,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郑文哲老师在诚信论坛的第一课《大学生与诚信》上给诚信下了这样一个定义。郑老师同时还风趣地把讲座的主题归结为“3W和1H”,即何为诚信(What),为什么强调诚信(Why),为什么要在大学生中强调诚信(Why),以及怎样在大学生中强调诚信(How)。
 
个人诚信与企业诚信是一支金笔

  郑老师指出,一项在大学生中展开的调研显示,一般的大学生对“何为诚信”这样一个问题回答的正确率在80%以上,但目前流行在大学生中的各种不诚信行为却对此提出了质疑,懂得“何为诚信”是否就能够讲诚信?

  诚信有三种境界:第一境界,自觉地意识到要诚信,把社会公德内化为意识,然后再外化到日常的行为当中;第二境界,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诚信,例如,你和医生的关系是不对称的,因为医生拥有全面信息,而你不知道自己得了什么病也不知道该用什么药,处于信息的劣势方,此时,如果这个医生是讲诚信的,那他就应该用最合理的方法开出最合理的药方。同样的,监考老师和学生也是这样的关系,如果学生讲诚信,那无论监考老师在不在都不会去作弊。第三境界,为别人着想的诚信,即站在对方的立场为对方考虑,这是最高层次的诚信。

  不仅个人诚信如此,企业也是同理。郑老师举例说,在温州,只要有个人信用资源,就可以无偿贷款三千万,而温州目前已有十几个拥有这样信誉的老板。后来,在北京的一个商会上他们就提出在全国呼吁“商业诚信日”。现在,在他们的积极努力下,每年的9月19日定为全国“商业诚信日”。因此,郑老师郑重提出,“个人诚信与企业诚信是一支金笔”。

  从另外角度分析,诚信不仅仅是品行,更是一种责任;不仅仅是道义上的要求,也有严格的约束力;不仅仅是一种声誉,更是一种资源。

缺乏诚信的行为是一种病毒

  “诚信”成为了中国最稀缺的资源,虚假招标、骗税逃税、作假帐等等,使“诚信”资源加速了流失的速度。于是,缺乏诚信的行为成了一种病毒,不断地蔓延开来。

  诚信对人,意味着高尚的人格力量。郑老师认为,一个人的情商除了意志力、毅力之外,还包括诚信,态度决定一切。诚信是人发展不断追求的目标。

  诚信对企业,就是无形的资产。企业的品牌在于品质,品质在于质量、价格的可信,即诚信。郑老师在此讲了日本著名的靠诚信起家的企业家——小渠的故事。小渠的成功第一要诀就是诚信。他在20多岁时,为一家公司推销机器,半个月内签了30个客户。但后来他发现他推销的机器性能与其他机器一样,但价格却较高,于是他主动上门要求中止合同。他的诚信行为打动了客户,结果30个客户全部续约。他的名声从此传开,顾客源源不断而来。同样的,美国对1300多位成功人士的调查也显示,80%以上的人士共同的答案是:“我始终是诚信的。”而在企业之间,诚信意味着全社会较低的交易成本,较高的经济效益。

  诚信对社会,是社会的基石,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对国家,则在于良好的国际形象。我国近几年成为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很大程度上在于国际形象的提高,在于讲诚信。

天之骄子的困惑

  在我国,诚信资源的缺失是一个大气候,而这个大气候自然影响到小气候——大学生群体。郑老师指出,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就注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是否讲诚信至关重要。

  一方面,大学生是天之骄子,是全国的希望所在,是素质最高的一个群体,诚信的要求也最高。郑老师讲到,在网上,曾经把“大学生考试作弊”和“民工讨工资”两个现象作为两个社会关注的热点。“民工讨工资”本来是一个关注弱势群体的话题,与“大学生作弊”没有本质上的联系,但从中可见社会对先进群体的期望表示。因为大学生是可塑性最强的群体,他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引起大学生的深入思考,破除从众心理,激发主人翁意识,做敢为天下先的大学生。

  同时,郑老师也无不遗憾地指出,目前在大学生群体中诚信的缺失非常严重。中国科技大学的校长在一次大学生会议上对一位学生“如果问所有大四的学生,有几个敢理直气壮地说,我四年都没有作弊过”的问题无计可施,虽然他认为校内作弊的在少数,但其实每一个学生心里都明白什么是事实。

  就作弊现象,环球杂志的记者就曾做过这样的归纳:作弊的队伍越来越庞大,由个别波及群体;作弊的心态由偷摸害怕到坦荡大胆;作弊的手段不断创新,甚至高科技作案的手法也开始普及;作弊开始向职业化的方向发展,出现了“作弊**”,形成了一条龙服务。

你不扛枪,我不扛枪,谁来保卫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妈妈?

  “别人不讲诚信,我也不讲。”

  这种心理在如今的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郑老师调侃地打了个比方,“你不扛枪,我不扛枪,谁来保卫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妈妈呢?”

  郑老师总结,讲诚信要树立科学的诚信观,使其成为自己的一个思想理念。但在这个过程中要解决好两个问题。

  第一,要解决“怎样看待诚信和利益的关系?”在当今的社会,不讲利益是万万不能的,但短时期内看似吃亏,如果从长远的利益来看,往往是有利的。所以坚守诚信要克服“急功近利”的心态。可口可乐的老总曾说:“如果哪一天我的工厂、机器被炸毁了,但我的品牌、诚信还在,我可以在一个月内重建公司。”

  第二,要解决“诚信教育与诚信制度建设”的关系。诚信教育在于激发意识,归结到底还是社会诚信制度建设,通过有效的制度建设,向诚信的深度、广度发展。

从现在开始,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数理学院的叶朝云听完讲座,颇有感慨地说,他印象最深的是郑老师说的那句“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他认为诚信教育非常必要,要在大学生中加强诚信不管对目前的学习还是以后的就业都至关重要。
法政经济学院的大一新生高晓庆认为诚信就是讲信用,特别是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中信用尤为重要。她还联想到了军训,站军姿时趁教官不注意做小动作,这应该也是一种不诚信的行为,军训的每一位学员应该从军训开始,学会做一个讲诚信的人。


编辑: 宣传部  
最新消息
点击排行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