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2005春季毕业生招聘专场前:择业期望 毕业生们难解的结
日期: 2005-04-08 作者: 供稿单位: 宣传部
  (校新闻中心学生记者团 彭益选报道)随着高校的持续扩招,毕业生人数的急剧增长,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但此“严峻”是相对的“严峻”,而不是绝对的“严峻”。校就业指导中心的苏煜老师对此一语中的:“还是就业观念的问题,毕业生的就业期望需要转变。”

  苏老师说,就业形势“严峻”在何处呢?如果按我们学校能提供给毕业生的岗位平均分配一下,每个人可以轮到5-6个,但关键是毕业生的就业定位和潜在的市场需求有较大差距,对口转接有问题,如果能解决好这个问题,就业其实是不存在形势“严峻”问题的。

  他说,现在的情况是,我们学校的非师范毕业生有相当部分人都想进教育系统,而恰恰在这方面师范类的毕业生业已经严重过剩了,而非师范毕业生由于教师资格证等一系列的问题更显劣势,形成就业撞车之势。而除了上述原因外,毕业生有都偏好国有单位之意,其实完全不必有此想法,我省市场经济发达,投身民营企业也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当记者问及大学生如何作一个合理定位时,苏老师认为月薪1500——2000之间是可以接受的底薪,对岗位的话不一定要求在办公室等工作环境相对舒适的场所,而可以从基层做起,争取把学校里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结合起来,反而能更好地脱颖而出。

  苏老师还向广大非师范毕业生建议,可到各相关地方就业指导部门了解岗位参考价目,不要盲目追求绝对高薪工作,因为地域的不同,消费水平也不同,这中间有个价格比,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编辑: 宣传部  
最新消息
点击排行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