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党员代表和杨兰娟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座谈:她的事迹让我们感动
日期: 2005-09-04 作者: 供稿单位: 宣传部
  (新闻中心学生记者团 吴海燕报道)作为我校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一部分,“学习杨兰娟先进事迹,争做新时代优秀党员报告座谈会”于9月3日晚在大学生活动中心的“党员之家”举行。学生处负责人主持座谈会,由嵊泗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孙红梅,杨兰娟的丈夫林逸平,嵊泗县嵊山小学校长郑富良等组成的杨兰娟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与我校部分学生党员进行座谈,并回答了学生的提问。

  报告团成员向学生党员介绍了杨兰娟生前平凡而又感人的故事。

  林逸平说,杨兰娟在海岛的32年的教育生涯中,每学期只要一上岛就坚持天天在岛,即使伤风咳嗽、头疼发热,也只能坚持,无人代替。情感是相互的,那么多的她以前的学生从北京、杭州等地赶回来见她最后一面,又那么多不能及时赶回的学生,用当地对已故亲人至高的礼仪——正月初一前去墓地,对敬爱的杨老师进行扫墓。出殡仪式上,在当地史无前例地出现300多人的送行队伍,送了170多个花圈。这些也许对外界并不算什么,但对于一个小岛来说,确实是一种情感升华到最高的体现。

  她绝对是一名好老师,但作为一名妻子或母亲,她却只能算是不合格,两者相比投入差距实在太大。但林逸平却一如既往地支持自己的妻子,他说,妻子只是个平凡的人,在做着平凡的事,也在踏踏实实地做人、做事,她把职业当作事业来做的时候,爱她自然要全身心的支持她的工作。甚至,林逸平因为妻子的事业,在一应安排好的情况下,放弃了举家搬到温州工作的重大决策,并在温州工作两年后,重新调回嵊山海洋环境监测站。她的儿子,在9岁的时候就学会自己用煤油炉热饭热菜。

  亲人的理解和支持让杨兰娟有更大的精力在47岁这个濒临退休的年龄,在全省的普通话测验中考了二甲,取得计算机等级测验优秀的好成绩。她多才多艺,曾获过“中青年书法大赛二等奖”,会弹钢琴,会排舞蹈,还会剪窗花写散文。

  她时刻牢记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为学生在家中辅导了这么多年,从没有收过一分钱;为他人写对联排舞蹈更是如此。她的心中,始终想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座谈会上,不少学生感触颇深,纷纷提出问题、发表看法。教育学院的何珊云同学说:“学习了杨兰娟老师的先进事迹,让我明白爱祖国和爱社会,需要的不仅是小我而是大我。作为学生党员,我们应该自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周边同学。”

  一位姓杨的同学说,自己尽管不是师范生,将来不一定成为“杨老师”,但只要有机会,就可能在接下来的大三、大四的时候去支援西部来兑现今天的承诺。有位男生感动地在现场代表天下所有受到帮助的贫苦孩子向杨兰娟的爱人郑重地鞠了三个躬。

  学生们还就“人追求的信念是什么?人追求的是坚定信念下的高尚。”“人应该增强服务精神,用爱心去包容,要有奉献精神”等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现场气氛热烈而感人,简短的座谈会,让学生党员受益匪浅。

  最后,学生处负责人希望学生党员要学习杨兰娟同志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崇高品质;学习她忠于党,忠于人民的崇高思想境界和奉献教育的献身精神;学习她踏踏实实、任劳任怨的精神;不仅要自己学习杨兰娟同志的先进事迹,而且还要广泛宣传她的先进事迹,以在全校师生中形成学先进,争先进的良好氛围。

  链接:杨兰娟是共产党内的一位好同志,她从18岁开始献身海岛基础教育事业,一干就是三十多年,她忠于人民教育事业,爱生如子、爱校如家、不畏艰难,无私奉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她的事迹在嵊泗、舟山广为传颂,深受海岛人民的爱戴,是一位“献身海岛教育事业的好教师”。在32年的教育生涯中,她获得过很多的荣誉,首届县“红烛奖”和“优秀人才奖”、首届市“海岛园丁奖”和首届省“春蚕奖”。2005年1月18日因病去逝,年仅51岁。2005年7月13日,中共浙江省委教育工委、浙江省教育厅向全省教育系统发出《通知》,要求广泛深入地开展向杨兰娟同志学习活动;浙江省教育厅同时决定追授杨兰娟“浙江省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编辑: 宣传部  
最新消息
点击排行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