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2005届毕业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保持了较高的就业率。截至8月底,本专科毕业生签约率为81.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本专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2.20%,比去年提高了2.1个百分点。
截至8月30日止,我校本科专业初次就业率为90.77%(师范:97.72 %,非师范:82.72%),专科专业初次就业率为99.04%,高职专业初次就业率为99.04 %。
据了解,我校2005届毕业生就业呈现三大特点:从就业单位性质看,基础教学单位内就业的人数占毕业生总量的55.48%;企业单位就业人数占23.60%,比2004届增加5.83个百分点;出国、出境的毕业生人数比去年增加7人。从就业地域看,毕业生就业群体主要集中在省内,杭州、宁波、温州、绍兴、金华等5个城市就业的人数占了毕业生总数的72.88%,前往丽水、舟山等地的毕业生相对较少。从单位隶属分析,市、县所属单位内就业的毕业生占总数的85.40%,比2004届上升了5.28个百分点;到高等学校就业的毕业生在比例上有所减少。
2005届毕业生就业成绩的取得和校院两级齐抓共管,把就业工作真正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是分不开的。去年,学校把毕业生就业率作为各学院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同时建立了毕业生就业工作奖励制度。学校还通过举办省一级重点中学校长恳谈会、学院专场招聘会、网络视频招聘、开展“走进职场”系列活动、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等方式,拓宽就业渠道,加强就业指导。
有关部门认为,从2005届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我校毕业生就业选择中存在着两大倾向:就业选择面过窄,大多数非师范生仍把目标集中在教育系统;就业期望值过高,多数学生不愿到浙江中西部地区、私营企业等就业。
为此,今年学校将坚持“服务主动化、指导全程化、力量全员化、手段信息化”原则,积极构建“师范类就业市场”、“专业就业市场”、“毕业生周末就业市场”、“二级学院就业市场”等校内就业市场运行机制;积极拓展毕业生就业信息查询中心的指导服务功能,引导毕业生作出合理的职业定位和职业选择;完善毕业生就业工作考核激励机制,整合资源,调动各方有利因素,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
编辑: 宣传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