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校报一版推出评估在线·院长心声:教学评估重在过程 功在长远
卢福营(法政学院):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是教学主管部门检验各校本科教学能力和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我们应当确立科学的迎评态度,把迎评工作视为推动我校教学工作上新台阶的动力,立足本校现实,通过多层面、多角度梳理,总结教学工作,查漏补缺,以评促建、以评促改,推动本科教学走向规范化、常态化,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借助迎评活动,积极宣传我校的办学成绩和办学特色,提高师大的社会声望。
张剑平(教育学院):当前我国高师院校教师教育的改革实践已经走在了理论研究与行政指令的前头,我校教育学院也和同行们一样,十分关注并积极探索教师教育的改革,无论改革的方式如何,本科教学质量始终是我们学院办学的生命线。鉴于近年来我院学科与学位点发展规模扩大的现状,学院适时提出了“重在内涵发展”的方针,其中就包括提高本科教学质量这一环节。我院将抓住这次教育部对我校本科教学评估的有利契机,以评估促进教师教育改革,以评估促进教育学院发展,为浙江建设教育强省作出贡献。
秦金亮(杭幼师学院):本科教学评估对于一个刚刚升格的学院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迎评促建工作在杭幼师学院促成了以下转变:学历提升在教师中蔚然成风;规范教学管理在教师中深入人心;图书资源、实验室建设力度前所未有。
本科教学评估也是展示学院多年教学积淀的一次机会。重视实践教学是杭幼师学院的传统和亮点。近年来我们又推行了“全实践”教学改革,建立了65个实践教学基地,在基地中成立了“幼儿教师发展学校”,以一种全新的理念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
潘慧炬(体育学院):教学评估应着眼于长远。学院要以本次教育部教学评估为契机,梳理教学管理、教学实施过程、教学评价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建立程序化参评模式,进一步促进学院教学规范化建设,构建以教学质量为核心,面向社会、面向未来的人才培养长效机制,使学院教学水平上新台阶。
张先亮(人文学院):评估是一种手段,尽管本身还有需要完善的地方,但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如何充分利用这一手段提高师大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乃至提升办学层次,这是我们每个师大人、尤其是领导干部必须高度重视和切实做好的,否则就会错失良机,有负于师大。评估的意义也就在于此。
关韶华(音乐学院):教学评估是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契机,是推进教学工作规范化的重要手段。评估绝不是一种应景或形式。要通过评估,弥补不足,真正实现学校发展中能力和实力的提升,为长远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让每位教育工作者增强岗位意识、责任意识,充分展示能力,树立良好教风,完成历史赋予的重任。
陈芳跃(数理学院):教育部对我校进行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是师大发展面临的一次挑战,更是一个机遇。本科教育是我们的基石,基础牢才能构筑高楼大厦。对具有近50年历史的师大而言,不进则退,不进则亡,慢进也退。数理学院将以这次评估为契机,扎实做好迎评的各项准备工作,扎实做好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不断促进学院的发展。
杨玲(生化学院):化学和生物学均为实验性极强的专业,为此,我们将查漏补缺的重点放在实验技能的训练上。我们将利用周末启动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复训计划,以学科为单位,将本学科最基本、最能反映实验技能的基础实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复训,并进行抽查考核,尽可能地将学生实验技能所存在的薄弱环节降到最低。此外,我们还将借评估契机,美化实验室的环境、提升实验室的文化品位。
赵建民(信息学院):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对提高我校本科教学水平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对照标准“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至少能以一种理智的心态冷静地审视和度量以往的教学、实验及管理工作,找出差距,加强和规范教学管理,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孙伯良(工商学院):教育部对我校评估已近,全体师生员工务必奉命唯谨、齐心协力“迎评创优”!我们要献出自己的热忱、决心和创造力,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加倍努力。用我们的行动和心血,把我校师生50年来积淀起来的亮点、特色、学风、教风充分展示出来,争取最理想的结果。
骆高远(旅游学院):旅游学院的迎评工作着力于规范学院教学管理,提高教学水平。学院要求全院师生克服麻痹情绪和畏难情绪,认真梳理存在问题,积极研究解决对策;各系、部门要通力合作,责任到人,提前、细致、高效、扎实地做好各项工作。
刘晓明(技术学院):本科教学始终是学校的立校之本,学校、学院必须把迎评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干部不仅要积极为迎评作贡献,还要借迎评之机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素质。在最为关键的迎评倒计时阶段,全院师生将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加大时间、精力和财力上的投入,协调处理好相关问题,确保高质量、高标准完成迎评各项工作。
编辑: 宣传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