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气功师“空手吸盆”的特异功能,原来是“马德堡半球实验”原理(大气压原理)和隐藏着的挂衣钩在作怪;为什么久而久之,滴水能穿石而乒乓球却不能,并不是我们原先想象的水滴的冲击力造成的损伤,而是水滴落地的刹那气泡破裂产生的高压冲击石头的原因;响尾蛇为什么会“响尾”,它和响尾蛇导弹的异曲同工之处不在“响尾”,而在于它眼睛前下方能“看见”红外线的漏斗状小窝……
这些都不再是高深的研究,而实实在在地走进了初中、高中物理课堂和实验,成为中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这是我校附中副校长、中学物理特级教师陈报南在他最近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学物理与STS教育》一书中提出的教育思想。
所谓STS,即科学、技术与社会,旨在强调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它在教育上的反映表现为STS教育。STS教育是当前国际教育改革的新理念。STS教育在科学教育中的表现,不仅要给学习者提供真实客观的科学技术知识,还要为学习者提供掌握科学方法并运用科技解决现实问题做出决策的机会,从而帮助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提高学习者的科学素养。它是基于20世纪60—70年代当时科技发展对社会的负面影响,同时人们对科学技术解决全球问题的关注及对当时科学教育的反思,而提出的一种理念。
陈报南认为物理学是整个自然科学的基础,它与数学、生物学、化学等学科存在密切关系,它又是近代技术的主要源泉,因此,物理教育应作为实施STS教育的主渠道;STS教育也为反思、批判、超越传统中学物理教育提供了方向,从STS教育实施应本土化的角度考虑,结合具体的物理学科,在物理教育中渗透STS教育无疑为一种好方法。
他认为在物理教育渗透STS教育成功的关键是STS教育素材的挖掘,物理教学过程如何有效实施。因此,自1999年开始,陈报南组织本校物理组全体教师开展研究,以中学物理课程标准为主线,制定STS教育计划,全面安排教学,构建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实施素质教育的物理教学模式;开设学生第二课堂,组织学生进行小实验、小制作,撰写小论文,利用多种媒体传播信息,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进行调查和研究,搜集资料,建立实例应用库;开展物理应用性试题研究,提高学生应用多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五年的研究和实践,实现了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的转变,促进了教师自身素质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自主学习能力、综合素质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中学物理与STS教育》一书,是他们五年研究的总结。全书20万字紧紧围绕STS教育这一课程理念,结合多年的研究与实践,通过STS教育实验以及大量的教学案例,系统介绍了STS教育的发展情况,以及STS教育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及其成效。全书包括中学物理STS教育述评、初中物理STS教育新实验、高中物理STS教育案例、物理教学中STS习题研究等四编;附录中的STS教育科普知识等则密切联系实际,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
该书是教育部组织实施的“跨世纪园丁工程•特级教师计划” 的一项重要内容——“十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中国特级教师文库》的系列丛书之一,是浙江省第一本该系列丛书。该文库由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担任编审委员会主任,教育部副部长王湛作总序。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在书序中认为:“这项研究是和当前课程改革的方向相一致的,因而,对当前课改以及课改中所提倡的研究性课程都会有很好的启示作用。这是一部课程改革实验研究的书,也是一部物理学STS教育普及的书。”
编辑: 宣传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