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校中层干部与教授大会:以创新引领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
日期:
2006-02-14
作者:
杨竞红
供稿单位:
宣传部
2月14日,开学第一天,学校在行政中心报告厅召开全校中层干部与教授大会。

陈仁伟 摄
会议传达了上级有关会议精神,部署了学校党政主要工作,提出要结合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大会精神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以创新精神引领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全面提升学校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为顺利实施学校“十一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
校党委书记李鲁传达了周济部长在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16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副校长吴锋民就《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有关内容作专题讲话,校党委副书记梅新林部署了新学期党政主要工作。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校务委员会主任,全体现职中层干部,省“151人才工程”一、二层次入选者,省、校级重点学科带头人,全体教授参加会议。会议由校党委副书记黄华童主持。

李鲁从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把创新作为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工作主线,大力推进高水平大学的科技创新、理论创新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着力推进制度创新、努力营造有利于增强高校自主能力的制度环境和文化氛围三个方面,传达了周济部长的讲话精神。
李鲁指出,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16次全体会议是在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作出坚持自主创新建设创新性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之际,我国大学“国家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题是要坚持自主创新,积极参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紧密结合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
李鲁强调,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任务的提出,增强高校自主创新能力战略任务的提出,对于我们来说,是新的机遇,也是新的挑战。我们一定要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准确把握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抢抓机遇,乘势而上;要以创新精神引领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把创新意识贯彻到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管理工作中去,切实推进人才培养创新、科技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增强学校创新能力,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要坚持产学研结合,积极构建成果转化与服务平台,把学校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努力成为金华、义乌城市群以及金、丽、衢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体系的骨干和引领力量,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吴锋民从《规划纲要》出台的背景、核心内容、主要亮点以及学习贯彻要求等方面作了专题讲话。
吴锋民指出,《规划纲要》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奋斗目标,确定了11大 “亟待科技提供支撑”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领域、68项优先主题、4大专项、4项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对我国未来15年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全面规划和部署,是新时期指导我国科学和技术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规划纲要》的主要亮点是:把自主创新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要求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要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要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要造就世界级的科学家;要充分发挥高校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
结合我校实际,吴锋民强调要从构建平台、拓展领域、提炼特色、培育精品四方面入手,切实贯彻《规划纲要》,努力落实《规划纲要》。要构建实力强、层次高的学科平台、科研工作平台、研究生教育平台,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要拓展学科领域,拓展科研渠道,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要结合学校定位、学科布局的调整进一步提炼学科特色,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培育高水平、标志性的科研精品。
梅新林部署了新学期党政中心工作。
梅新林指出,本学期是“十一五”规划起步之年的第一学期,要认真落实省委关于建设文化大省和“教育强省”的战略决策,全面实施特色化与综合性协调发展、非均衡与整体性协调发展、跨越式与可持续协调发展三大核心战略,启动质量立校、学术兴校和人才强校三大工程,重点做好六项工作:切实巩固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不断加强和改进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工作全局,启动实施“十一五”发展规划;全面落实评估整改工作,稳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大力加强学科和学位点建设,进一步提升科研层次和研究生教育水平;深入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实现学校管理转型;认真筹备50周年校庆,努力改善办学基本条件,为顺利实施学校“十一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
黄华童在主持会议时强调,各学院、部门(单位)要及时把会议精神传达到每位教职员工;要结合我校发展实际和“十一五”规划,就如何抓住机遇,高扬创新旗帜,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培养创新人才,争取创新成果进行深入讨论;要根据党政工作要点和“十一五”规划,制订各学院、部门(单位)工作计划;要认真细致地做好开学初相关工作,确保教学秩序有条不紊。 编辑: 宣传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