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音乐灵魂的领路人细说音乐剧——音乐大师孟卫东做客“尖峰论坛”(图)
日期: 2006-02-27 作者: 供稿单位: 宣传部
  (校新闻中心学生记者团 周刘为 报道) “这是音乐、舞蹈、戏剧和表演艺术的极致!”对着大屏幕上放映的音乐剧《Show Boat(演出船)》,孟卫东用低沉却铿锵的语调诉说着音乐剧的别样魅力。2月24日晚,中国铁路文工团总团副团长,国家一级作曲,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著名作曲家孟卫东做客尖峰论坛,在精业楼报告厅向师大学子揭开音乐剧的动人面纱。报告会由校党委副书记梅新林教授主持。

摄影/陈仁伟

  精神矍铄,但略显模糊的发线出卖了他的年龄,架着一副眼镜,京味儿十足的口音,目光永远亲切和蔼,这就是孟卫东。你可以不了解他,但你绝对不会忽略他众多音乐作品;也许他并不生活在你身边,但你每天都能听到他的音乐。也许你无法想象《新闻联播》片头曲是如何在十几平米的房间诞生、也对三十分钟完成《同一首歌》感到不可思议,但这样一位音乐灵魂的领路人就在眼前,带着他的讲座《浅谈音乐剧》登上报告台。

光影绚丽——一场华丽异彩的报告会

  与大多数报告会不同,孟卫东先生的报告会多了几分艺术的韵味。当一段段音乐剧影象投影在大屏幕上时,更增添了一股浓厚的乐音氛围。

  从《Kiss Me, Kate(刁蛮公主)》的绚丽感觉,到佛雷德·阿莫泰主演的音乐剧《Holiday Tin(假日客栈)》中的爵士乐和踢踏舞;从保罗·罗伯逊在《Show Boat(演出船)》中的唱段《老人河》,到《艾薇塔》中麦当娜一曲打动人心的《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阿根廷,别为我哭泣)》,孟卫东先生引领我们穿梭于时空,剪接一段段绚丽的光影。

  正是这些极具感染力的视频资料,拉近了这位音乐大师与听众的距离,将音乐剧的历史容入这些具有代表意义的影象中,使得音乐剧原本枯燥的发展史和平淡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吸引着所有听众的眼球。

娓娓动人——讲故事般细彩音乐剧内涵

  报告台上孟卫东先生,微微倾斜着头,嘴角时不时扬起一抹淡淡的笑容,正如他用低沉有力的声音娓娓道来,显得极易亲近。

  虽然有教条式的定义:“音乐剧也称歌舞剧,是一种近似轻歌剧的戏剧体裁,但是通常指美国纽约百老汇发展起来的带有音乐的表演,比起音乐戏剧,显得更为复杂精致而更接近歌剧”。但他引用许多经典音乐剧做补充说明,并偶尔自己哼唱上一小段,让这些定义变得有了生机。

  在内容上,他从音乐剧的定义、特征、产生与发展等八个部分剖析了具有艺术性、综合性、多元性、现代性、灵活性、商业性等特征的音乐剧。将一个完整的音乐剧体系展示在所有听众面前。

满怀希冀——大师眼中的中国音乐剧之路

  在介绍西方音乐剧发展和现状之余,孟卫东先生也就中国音乐剧目前的形式和发展方向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他指出,中国现在缺少既能跳舞又能唱歌的音乐剧演员,大约十年前,前中央戏剧学院院长徐晓东曾经说过,学习制作音乐剧初期,我们要先做一些描红的工作。于是中央戏剧学院等院校有了音乐剧专业的毕业生,但他们却没有机会在现在的文化氛围中一展所长,更多人在毕业后都做了其他方面的工作,因为中国的音乐剧多是邀请名人出演,他们没有发展的机会,而许多名人又只是能唱不能跳、不能演。这是中国音乐剧发展的一大悲哀。

  孟卫东先生提出,我们现在还是要做好“描红”的工作,因为“音乐剧是纯粹西方的玩意儿,中国过去没有这种东西,我们没有必要把中国特色溶入这中艺术,需要做的首先是模仿西方,然后才是创新”。

为尖峰论坛题词

  随后,他还说道,“我们也不必太悲观,就目前的势头来看,只要我们能一部戏接一部戏地做,加上各个级别文化部门的重视,音乐剧在中国的繁荣指日可待。”并鼓励在座对音乐剧感兴趣的同学积极投身我国音乐剧的发展中。

  在讲座结束前,孟卫东先生还应台下听众的邀请,现场演唱了他为我校谱写的校歌。所有在场观众也以一曲《同一首歌》,向孟卫东先生表示尊敬和感谢。


编辑: 宣传部  
最新消息
点击排行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