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建设文明和谐新校园——我校将深入开展“知荣辱 树新风”活动
日期: 2006-03-20 作者: 供稿单位: 宣传部
  “‘八荣八耻’既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又是时代精神的鲜明表达,更是塑造社会主义公民的精神指导。”

  “我们要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回头看’活动,在师生党员中广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实践活动,使‘八荣八耻’成为每个党员的道德行为规范。”

  “大学是一个人价值观、道德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一定要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八荣八耻’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要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

  3月14日,在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两会”精神专题学习会上,与会成员就“如何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等话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会议明确提出,要在全校师生中深入开展“八荣八耻”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确立正确的教书育人观念,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念,在校风学风建设中营造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

  于是,一场以“知荣辱 树新风”为主题的讨论、学习、实践活动在全校上下全面展开。

贯穿课堂教学,树立教书育人、身正为范观念不含糊


  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和二级学院思政教研室分别组织全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认真学习胡锦涛主席关于“八荣八耻”的讲话精神。教师们纷纷表示,首先自身要不断充实提高,树立牢固的育人观念,同时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阵地、主渠道、主平台的教育抓手,进行有针对性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各个专业学科的教师应该结合各课程教学中的相关内容和学生的思想实际,使学生明辩是非、善恶、美丑,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终形成教师“人人自正”、“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

结合学习实践,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观念不动摇


  3月17日,团委举办了学生骨干“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讨论会,请党委宣传部部长王珉作题为“大学生如何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辅导报告。王珉认为,复杂的国内外新形势下,中国的一些传统的、理智的东西有所丧失,美丑善恶有些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大学生在这些方面旗帜不够鲜明,甚至迷茫,社会主义荣辱观恰好在这个方面为大学生指明了方向。

  报告结束后,师生之间还展开了更深入的对话,澄清了同学们的思虑。许多学生骨干表示,思路理顺了,心情舒畅了,少了许多埋怨,多了几分实干的心态。

  随后,为了把“荣辱观”学习引向深入,在团委的组织策划下,校学生会决定在新一届的全校演讲和辩论比赛中,以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题,在师大校园刮起一场思辩的旋风,让更多的青年学子在理性睿智、激情四溢的话语中得到更多的启示。

  为了在社会实践中进一步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同学们将利用周末和暑期社会实践的机会,让社会主义荣辱观宣讲进社区、进农村、进基层学校,同时,决定把“学习雷锋精神”志愿者服务活动,如对周边社区、农村孩子的爱心助残助教等活动制度化、常规化,形成长效机制。

宣传造势,层层落实,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和培育高雅的校园文明文化环境


  3月17日,学校党委再次组织召开由宣传部、团委等职能部门参加的学习贯彻社会主义荣辱观专题会议,部署相关工作。目前,一系列活动通过紧张筹备,正在全面展开和落实:

  在党支部党日、团支部团日、主题班会活动中学习“八荣八耻”的重要内容;
  以“八荣八耻”为标准开展党员民主评议,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中促进对“八荣八耻”的认识和实践;
  以“浙江省十大杰出青年”、中国大学生感动人物特别奖获得者屠佳,“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金奖奖章”得主徐根方等身边的学长为典型,举行校优秀青年志愿者事迹报告会,用“带着妈妈去支教”、 牵马渡江为学生买菜等服务西部的真情故事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生动教育;
  编印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题的《三个代表导刊》,在校园内显著位置张贴、悬挂“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文明和谐新校园”等宣传标语;
  将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列为党校考试和党课讲授内容,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每一门课中都贯彻“八荣八耻”观的教育精神,把“八荣八耻”教育写入新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辅导教材中;
  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出台《浙江师范大学大学生行为规范》……


编辑: 宣传部  
最新消息
点击排行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