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关注:辩论赛 智慧与团结的盛宴
日期: 2006-03-29 作者: 供稿单位: 宣传部
  (校新闻中心学生记者团 蒋敏敏 鲍佳丽报道)如同新生演讲赛,辩论赛也是师大校园文化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3月25日,学校新一轮辩论赛又敲起战鼓,唇枪舌剑再现师大“江湖”。

  据了解, 今年是我校历年来参赛队伍最多的一年,共有17支队伍参赛,行知学院、交通学院都是首次参赛。复赛将于4月2日在大学生活动中心二楼报告厅举行,半决赛和决赛也将分别于4月9日和4月16日开战。

  据团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本届辩论赛大体延续前几年的规则,但辩题更加开阔了,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都涉及到了,比如“央视春晚应该突显大众文化还是高雅文化?”“名人博客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陈凯歌应不应该状告胡戈?”等等,内容既紧跟时代脉搏,又能体现思辩性。

辩论:止不住的诱惑

  数理学院连续三年参加辩论赛的骆芳,今年已是带队教练,好几次荣获了最佳辩手的称号。

  “我很享受在台上辩论的感觉,一上场就特兴奋。”她把这称之为“死灰复燃”。她的队友形容她是“一上场整个在发光”。队友杨帆慨言骆芳只要一站起来就可以把话组织得很好。戏称她的嘴比脑子要快得多。骆芳笑道:“我等啊等(其实没超过四秒),还没人起来讲。我就憋不住了。”
 
辩论:一场浩大的工程

  辩论,最重要的是,一群热爱辩论的人要有很强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

  人文学院已经连续三届在校辩论赛上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了,但这决不仅仅是上场的四位辩手的功劳。除了深厚的人文底蕴,能从多个角度全方位地切入思考问题外,更重要的是有一个团体作后盾。人文学院辩论队教练告诉我们:准备辩论赛是个系统工程,后勤组要讨论环境、场地的提供,资料设计,队服设计;组织竞赛组要一起开展工作,立论,驳论,查找、整和资料,寻找陪练队伍,组织一场场的模拟辩论。最后将四位同学推向辩论席,其实是集体合作的成果。

辩论:在历练中收获

  参加辩论赛后,数理的辩手们说在逻辑性、语言组织表达能力上提升了很多。

  “辩论赛期间,大家通宵达旦地查找资料,翻译英文,看了不少的书,学到了很多知识,拼搏的过程收获智慧,我很满足。”

  “两年辩论的经历,我在个人礼仪修养方面进步了不少,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也增强了。”

  “场上是对手,场下是朋友,我们与各院系同学相互交流,在较量之中产生了友谊,结交了不少朋友!”


编辑: 宣传部  
最新消息
点击排行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