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学院“京杭大运河保护行动团队”成功申报“中国青年环境保护奖” 获10万元资助
日期: 2007-01-19 作者: 供稿单位: 宣传部
 
寻找专业学习、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最佳联结点
旅游学院“京杭大运河保护行动团队”成功申报“中国青年环境保护奖” 获10万元资助

  几天来,旅游学院学生瞿媛宇一直处于兴奋中,她参与申报的《“京杭运河寻梦促申遗”考察项目》,在全国数百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由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颁发的2006年度“中国青年丰田环境保护奖”,并获资助金额10万元。全国共有10个优秀团队获奖,浙江省仅此一个。

  自2003年学校全面开展“研究性学习和社团创新工程”以来,我校学生科研氛围日益浓厚,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明显增强,在校生拿课题、获资助早已不是新鲜事,但像此次旅游学院“京杭大运河保护行动团队”一样一拿就是10万元的,还不多见。

  校团委负责人则认为,此次申报成功不仅为学生申报全国性课题开了一个好头,更为重要的是遵循了“三三制”育人理念,贯通课堂学习、专业实践、社会需求,为课堂学习创造了专业实践的机会,为社会实践赢得了广泛的社会支持,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在项目申报表上,组委会留下了这样的评语:该项目将通过环保成果的宣传和环境形象的营销推动京杭运河的申遗,推动各界从环保角度去关注京杭运河。不难看出,选题所具有的社会意义是项目申报成功的关键。

  据了解,2006年3月4日,全国两会58名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了一份“应高度重视京杭大运河的保护和启动申遗”工作的提案,大运河申遗成为社会热点,而其中最关键的是水资源的保护问题。7月,旅游学院团委书记狄伟锋在咨询专家、查阅资料后,帮助学生确定了“保护大运河,我们在行动”这一选题,并完成了项目的详细构想:

  2007年2月和7月,将组织30名大学生和教师,采取骑自行车、搭乘公交车等方式,途经杭州、嘉兴、苏州、无锡等25个城镇,最后到达北京,利用数码相机、DV等方式记录大运河两岸的历史人文、自然环境、生态状况,寻访沿线的环保对策与愿景,并收集运河沿途市民的申遗签名,提交京杭大运河流域考察报告,自制京杭大运河图片册,**一部90分钟的DV记录片,从大学生的角度提出有关大运河实施整体保护的方案,同时为开展跨区域和跨地理气候带的自然文化遗产综合研究积累经验。

  “对于我们学生来说,这是一个专业学习、社会服务、科研活动的最佳联结点。”负责项目文字工作的瞿媛宇一谈起这个选题,用得最多的就是“巧妙”两字。而作为地方师范大学参与全国性环保项目的申报,狄伟锋坦言当初有一定的压力,但也有足够的信心,这信心源于该院学生在环保宣传方面积累的经验。据了解,旅游学院现有城市规划、旅游管理、地理科学等专业,近年来,学院依托水文学、环境学、历史地理、文化地理等领域较强的师资指导力量,先后组织学生开展了骑自行车沿钱塘江进行“保护母亲河”环保宣传活动、浙江省11个地区水资源保护宣传活动等,反响较大。2006年在对金华江、义乌江、武义江水质量进行调查基础上,该院学子制作了两张三江排污情况图,成为金华市环保局的重要参考资料。

  “《‘京杭运河寻梦促申遗’考察项目》涉及面广,仅仅依靠学院学生的力量是不够的”,狄伟锋说,目前,旅游学院正在面向全校招募在教育技术、新闻采写、环境保护等方面有一技之长的高年级学生,积极准备2月份开展杭州到苏州大运河河段考察工作,“希望能集中全校优秀学子的智慧,做出一个精品。”


编辑: admin  
最新消息
点击排行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