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丢失车票的老奶奶重新买上了车票。 伍晓芳摄
《金华日报》1月26日报道(李俏红 陈仁伟) “一天的实习工资虽然很微薄,但我们却让它们发挥了最大的效益,感觉很值得。”1月20日,经过一天的奔忙,参加“真情一日捐”活动的大学生们身上的寒意早已消散,把“小捐助”做成“大心意”,面对一张张感激的笑脸,大家心头都暖暖的。
绵薄之力点燃冬日浓浓暖意
当听说要搞大学生“真情一日捐”活动后,浙江师范大学交通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旅游管理、铁道机车等专业的学生就利用课余在餐厅当服务员、在超市促销、在跆拳道馆当助理教练等,把一天打工、实习所得捐献出来。你15元,我20元……钱虽然不多,但这不是普通的捐款,而是大学生们自己的劳动所得。
大家用这笔特殊的捐款购买了棉被、大米、食用油、脸盆、毛巾、洗衣粉等物品,并分头寻找资助对象,他们说要把不多的钱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为了找到最困难的帮助对象,大学生志愿者冒着阴冷的冬雨,走街串巷、村头村尾,跑了金华20多家敬老院、福利院、老年残障公寓、低保户家庭,还有两路志愿者更是在金华火车西站、汽车西站蹲点一天,寻找需要帮助的返乡民工。
钱不多,为了表达心意,同学们花足了心思———想好贴切的词句,让在省书法比赛中获奖的同学熬夜写了20多副春联,把春的祝福提前送到了贫困群众的心坎里;一束火红的康乃馨,插上写着许多学生党员祝福语的小卡片,使得身患癌症正在化疗的教工老党员的老伴泪光闪动;给相依为命的高龄婆媳俩送上两套厚厚的新棉被,婆媳俩分别已是94岁和71岁,已经无法行走的婆婆笑呵呵地说“你们对我这么好,我可以长命百岁了”;在汽车西站,为丢失车票的老奶奶排队补买车票并送她上车;给福利院的孤儿买去文具,载歌载舞为他们送去久违的欢笑……
捐一份心意收获十份感动
据浙江师范大学交通学院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活动是配合共青团浙江省委开展的“奉献爱心·共创和谐”———青年志愿者新春“真情十送”活动全省行动日而展开的。新春“真情十送”行动将组织万余名团员青年开展给老党员送健康、给困难青少年送学费、给受灾群众送物资、给社区困难群众送温暖、给进城务工青年送文体、给外来务工者子女送爱心、给农村青少年送科学文化、给贫困大学生送关爱、给千家万户送春联、传递微笑送真情等活动,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团组织的关心和帮助送到群众身边。
毛同学每月所有的生活费加起来也不超过300元,但当听到“真情一日捐”活动时,毫不犹豫地拿出了自己辛苦赚取的一天工资,捐给了残障老人。毛同学说:“能用一天的劳动所得去帮助那些比我更需要帮助的人很有意义,有时间我会加入到志愿者行列,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毕业后也很乐意参加类似的捐助!”
小王同学自己也是特困生,却特别积极地参加了所有活动,且被真真切切地感动了。在金东区杨宅村残障老年公寓,因车祸而有点神志不清、腿脚不便的项金波老人,从二楼步履蹒跚地走到楼下,见到小王同学时嘴角哆嗦却特别清楚地说:“谢———谢———你———们!”小王说:“我希望我们的‘真情一日捐行动’能延续下去,让我们为更多的有心人牵线搭桥!”
在火车西站,黄狄刚等同学的爱心一日捐活动却意外地屡屡碰壁。家庭屡遭变故、家境窘迫的刘大妈坚决不收大学生的爱心红包:“我有两亩地,可以自己种地生活的,这个钱我不能要,你们捐给更困难的人吧!”
短短一天的集中行动中,大学生们的内心时时被这些细节和话语感动着,净化着。
无助和困惑,继续寻找真情答案
在各个寻找点,大学生们偶尔还会感受到寻找资助者的困惑和找到后的无助。在车站,一些旅客对戴着志愿者红帽子的学生充满警惕,冷漠地不予搭理;在个别福利院,老人和儿童见惯了某些所谓帮助者的作秀,对此次活动不感兴趣;在农村,因为一人生大病就全家陷入困境,因为治不起病而愈来愈穷,让人徒感无奈。
此次行动的负责人张丽琴说:“我们学生只有这么一点微薄的力量,短暂的一天行动也解决不了什么大问题,只是希望通过自己的真诚,唤来更多的温情,让更多的社会人士参与到我们的‘真情一日捐’活动中来,捐出一天工资,帮助身边困难者,共同来寻找真情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