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届毕业生春季招聘会透视:就业“寒潮”中的抉择与角力
日期: 2007-04-17 作者: 供稿单位: 宣传部
  (校新闻中心学生记者团 传宝 丽丽 银娟 金晶 周欣 乔任)4月14日,我校2007届毕业生春季招聘会在风雨操场和精业楼举行。当天,近200家招聘单位提供了2200多个有效需求,11000多人次参加了招聘会,最终有700多名学生达成了初步就业意向。

  在离2007届学生毕业越来越近时,招聘会有怎样动向,同学们求职情况怎样,记者来到招聘会现场,对参加招聘会的各方进行了采访。

  教育类岗位——火

  招聘会一开始,设在精业楼的教育类单位招聘摊位前挤满了应聘学生,“老师,你们需要哪些专业?”“你们学校要不要统一考试?”“非师范的学生要不要?”围着招聘学校的求职学生,问题一个接着一个,久久不肯离去。

  与教育类岗位受到热捧相比,企业等单位提供的岗位就相对冷清了一些。不少毕业生坦言,在教育系统就业仍是求职的首选。数理信息学院物理专业的小程等几位同学说,首先尽量找学校,要是最后没有进学校,再考虑其他就业途径。历史专业已经找到工作的小张在招聘会上也想来看看有没有更好的学校。原来一心想当老师的小张,开始找工作时,目标锁定在省一级重点中学。未能如愿后,家在桐乡的小张又把目标改为嘉兴地区的公办学校,最后,小张只得选择了一所国有民办学校。“想当老师,除非没的选择了,才去其他岗位。”

  一些从外地赶来的其他高校毕业生也是因为本次招聘会有教育类岗位。来自哈尔滨的小李和女友两人一心想在同一所学校工作。“希望工作能稳定一点,要是在浙江工作,两个人的生活压力不小。”小李有点无奈地说。

  招聘单位要求——高

  “只要你有能力,有耐心,待遇肯定比公务员和教师好。”慈溪市江南好图书音像城的老总许新苗的承诺吸引了不少毕业生。“工作必须比准备高考还投入;凡事能为别人着想;愿意终身从事书店工作;必须从基层做起;要忍受做好事反而受委屈……”许总把具体要求打成清单,不少毕业生不得不望而却步。“实际上,我们公司是来物色未来的中层以上管理干部,甚至是未来书店的接班人。所以要求毕业生既喜欢书又会管书店。”

  北京逆向英语口译学校原本打算招聘8名英语教师,负责招聘的徐老师要求应聘者当场面试,进行英语对话来检验,这可难倒了许多“哑巴英语”学生。勉强收下的30多份简历,只有五六个人让他基本满意。“平时全班只有我和一个同学偶尔说说英语,一说英语就紧张。”市场营销专业的翁亚芳初步面试后,认为自己没有发挥出真实的英语水平。

  “应聘的人多,招聘学校的要求也很高,优秀毕业生、研究生、地区限制等一些条件。” 物理专业的女生小程投了四份简历,仍觉得成功的希望不大。

  金华龙特软件公司等招聘单位都表示没有什么招聘要求,专业不限,性别不限,只要毕业生能吃苦耐劳,会从基层做起。一名毕业生说,看似没有要求,其实也还是有要求,基层工作意味着工作量大,报酬相对较低,大部分同学还是希望第一份工作能有一个高起点。

  就业心理咨询——新

  “我现在知道自己适合从事什么类型的职业,就业目标更明确了,以前总是不清楚自己适合做什么工作。”教育学院教育技术专业的金同学在做完RCCP通用职业匹配测试和心理专家性格分析后,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针对毕业生在实际求职和面试过程中的困惑,学生聘请心理专家坐阵招聘会现场,进行专业化的心理疏导,帮助毕业生明确职业定位、引导就业规划、消除就业紧张情绪,将就业心理解困服务送到毕业生身边。

  在现场,记者发现来来就业心理咨询的同学并不多,大部分同学还是把关注点集中在寻找工作机会上。就业心理咨询的杨老师说:“现在很多毕业生对自己的定位不清,眼高手低,导致应聘受挫。而他们本身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使他们受挫后产生失落情绪。在找工作前进行专业测评是很有必要的。”

  同学找工作——急

  “马上就要毕业了,工作还没有落实,心里挺急的。”不少毕业生拿着简历,脚步匆匆,表情凝重。人文学院中文专业的小陈投了三份简历,虽然被录用的希望很小,但还在招聘会现场寻觅,期望有新的机会。

  记者发现,不少低年级同学也出现在招聘会现场,其中有些是大一新生。“下半年就大四了,我们是科学教育第一届学生,我想来了解以下各个学校对这个专业的需求。” 科学教育专业大三的小黄这样说。

  国际贸易专业大二的小沈,说自己想了解一下就业形势,及早为以后就业定位。“我们专业同学要考单证员和报关员,要考出报关员并不是很容易。”沈同学说,来招聘的很多单并没有特别要求通过报关员考试,但自己仍要努力考出报关员。


编辑: 宣传部  
最新消息
点击排行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