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兮归来:百年话剧 三十载阿西
日期: 2007-04-27 作者: 供稿单位: 宣传部

   (校新闻中心学生记者团  鲍佳丽 金依诺)当黑纱慢慢袭来,玛格丽特发出人生的最后一次呐喊:“我想活下去。”

   1907年2月春柳社在日本东京演出了《茶花女》第三幕,于是后来的100年里中国有了话剧。

   2007年4月阿西剧社在师大重演了《茶花女》,于是有了传唱中阿尔芒和玛格丽特的缠绵与哀伤。

   美兮——“今晚去看话剧”

   为纪念中国话剧百年,庆祝阿西剧社30岁生日,从4月23日起阿西连续公演一周好剧——《茶花女》、《剧场“疯”云》。平均每天的上座率保持在90%以上。

   “等毕业了,我就看不到阿西的表演了。”大四法学专业的江碧云从大一起,阿西的毕业汇演每场必看,在赶写毕业论文的当口特地抽出时间来看《茶花女》,两天前的《剧场“疯”云》也不曾落下。她和她的两位好友相约看戏,一看就是四年。第一场是冲着名气去的,后面就有了戏瘾。

   第一次来看话剧的大一袁同学只是想来见识一下,却惊讶于话剧的神奇魅力:“真是震撼,从来不知道话剧有这么大的爆发力,我整个人完全被演员的情绪所感染。”

   《茶花女》的演出现场,94级毕业生阿西的老会员也赶回到师大,在台下仔细地聆听。

   勇兮——30年里戏剧传承初衷不变

   1977年,一群充满热情的年轻人创造了阿西,30年来,一代代选择为话剧为自己而活的阿西人固守着这一份热爱与执著。

   阿西于一个月半前赶排了当年李叔同演出的《茶花女》为庆祝中国话剧百年。连续45个晚上的8点到11点辛苦地排练,从最初的剧本、道具、音乐、服装、灯光、化妆到演员的表演、情绪的酝酿、后期的宣传,每一个人身兼数职。谢幕后20:57分的时候,演员们才开始幸福地嚼着包子“享受”他们的晚餐。阿西的团支书郭松笑言:“在阿西,把女人当男人用,把男人不当人用。”为严格保证质量,阿西每年只招收十多个“新鲜血液”,目前全社社员从大一到大四共50人。

   从模仿到创新到再模仿再创新,阿西剧社已经成长为集编、导、演于一体,体系比较完善的剧社。

   在一个大学里一个社团坚持30年里传承戏剧的初衷不变,这在全国的大学里还是罕见的。

   愁兮——话剧发展有瓶颈

   大学生的品位、精英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剧本选择创造的局限性,在校园戏剧题材的选择上比较狭窄,太过时了不行,太抽象、太前卫了也不能让同学接受;其次是资金问题,演出费用基本上全是学校拨款的,总是有限的。另外我们没有专业指导老师指导排戏,全靠演员自己摸索,有些演员也还仅停留在本色演员的层次上。

   “现在娱乐方式这么多元,我们大学生几乎人手一台电脑,跳舞打球各种都有。喜欢话剧的人挺多,但是看得人却没那么多。”阿西的团支书郭松显得有些无奈。



编辑: 刘修敏  
最新消息
点击排行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