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日报》5月30日报道(李俏红 廖梅杰)今秋10月,上海将迎来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万多名运动员、教练员,2万多名家长、学者和嘉宾,以及近4万名志愿者。今秋10月,我们将迎来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世界特殊奥运会,一场规模为历届之最的2007年上海世界特殊奥运会。
近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揭晓2007年上海世界特殊奥运会吉祥物和三幅招贴画。以著名漫画形象三毛为原型的“阳光三毛”成为本届特奥会吉祥物,三幅招贴画以大胆抽象而蕴涵深刻的设计受到各方好评。记者了解到,其中一幅招贴画出自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平面设计专业大三学生朱蓓蕾之手。
从近千幅作品中脱颖而出
2007年上海世界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征集招贴画,执委会共收到958幅应征作品,最后入选了3幅,朱蓓蕾的作品《眼睛》成为其中之一。
“两个跃动的人影交叉组成一个眼睛的轮廓,轮廓内是一只眼睛的标志,整体像上海市花———白玉兰。”这就是朱蓓蕾创作的《眼睛》。
“一大一小两个眼睛轮廓,透过大眼睛看到小眼睛,寓意我们要以正常人的眼光去看待特殊人群,给他们以鼓励和温暖。”朱蓓蕾这样解释作品《眼睛》的含义。
《眼睛》构图简洁大方,寓意一目了然,非常符合执委会对招贴画“具有2007年上海世界特奥会的独特风格,采用简单直接的视觉语言,画面形象应有亲和力”的要求。本届世界特奥会的主题是“你行,我也行”(IknowIcan),朱蓓蕾的作品与这一主题吻合,也与特奥会会标“眼神”遥相呼应,因此特别受到专家评委的认可,初选时便从近千幅作品中脱颖而出,进入专家眼帘。
会说话的“眼睛”
提起“眼睛”的构思,朱蓓蕾说这得益于美术学院李宁老师一次带同学们到金华启明学校参观。
去年11月初,2007年特奥会执委会发布征求公告后,美术学院便组织了校内选拔赛,李宁老师为了让参与创作的同学能更深地理解特奥会和残奥会的区别,特意带学生到金华启明学校观察,看他们上课,与他们一起做游戏。
在这个特殊的学校,朱蓓蕾第一次接触到智障的特殊孩子。这些孩子非常可爱,看朱蓓蕾拿着相机想要拍照,不会跟她说“我要拍照”,而是直接站在她的镜头前,摆个姿势,表示他想让你帮他拍照。“跟他们不是用语言交流,而是用眼神交流。后来看自己给这些孩子拍的照片,发现那一双双眼睛非常可爱、灵动。后来,我就是从这儿得到了创作的灵感。”
差距不是一点点
今年1月中旬,朱蓓蕾接到执委会的改稿通知,在修改作品的三天时间里,朱蓓蕾欣喜地看到自己的作品被认可,也发现自己与高手的距离,“最大的收获是感觉到差距,而且差距不是一点点。”朱蓓蕾说。
上海东方宣传教育、东方视觉创意机构主管杨俊首先给入围者上了一堂课,分发给大家每届特奥会的历史和人文资料,让入围者在咖啡店谈论心得后,再开始修改作品。
“他希望作者有自己的思考,保持自己的风格,而不是根据他的意见进行修改。”朱蓓蕾说,杨俊非常看重作者的“原著权”,会告诉作者作品好在哪里,在尊重作者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仅供参考”的意见。
上海美术协会会长朱国荣等人近乎苛刻的认真、注重细节的工作态度,也让朱蓓蕾深受启发。
“得奖只是一步阶梯,能不能抓住机会,得看自己的悟性和努力。”前辈们这样告诉朱蓓蕾等年轻人。
两万元奖金给妈妈
招贴画入选,朱蓓蕾因此得到了两万元奖金,她一分不少地从上海寄给了妈妈。蓓蕾说爸爸妈妈都是普通的工薪族,自己从小就爱画画,爸爸妈妈为了支持她画画考艺术学校,一直尽力在经济上和精神上支持她。“培养我这个艺术类的大学生确实很不容易,我最开心的事是我妈妈开心。”拿到奖金后,懂事的蓓蕾没多想,就把这笔奖金交给了妈妈。
除了两万元奖金,入选作品的作者将获得了参加2007年上海世界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的邀请。
朱蓓蕾说:“到时我一定要去参加,一切重在参与。”
2007年世界特殊奥运会将于10月2日~11日在上海召开,这是发展中国家也是亚洲国家首次承办世界特殊奥运会,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之前我国举行的最大规模的一次国际赛事。特殊奥林匹克运动(简称特奥运动),是基于奥林匹克精神,专门针对智障人士开展的国际性运动训练和比赛。世界特殊奥运会每两年举办一届,夏季和冬季交替举行。到目前为止,国际特奥会共举办过11届夏季特殊奥运会、8届冬季特殊奥运会。
编辑:刘修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