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大学生暑期实践对“种文化”很感兴趣——去村里建个新书屋 为儿童办个俱乐部
日期: 2007-07-08 作者: 供稿单位: 宣传部

   《钱江晚报》7月3日讯(本报记者 裴建林) 大学生“种文化”实践方案源源不断而来,咨询电话一个接着一个,由本报组织的“‘种文化’夏季乐章”活动已入佳境,截至昨日,学子们给本报发来了50多个实践方案。令人惊喜的是,不少创意在方案中涌现。

  从本报收到的众多实践方案看,与去年相比,今年大学生们的视野更为开阔,实践主题也更为多元化。比如,浙江工业大学(健行、理学)实践小分队提出要在山村建立“儿童俱乐部”和“家长俱乐部”;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计划在义乌举行一场“特殊儿童游园会”。

  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必须再说一下:一些实践团队在实践方案中设定了数个甚至十多个主题,但本报认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大热天的要想在短短十来天甚至数天时间里完成这么多主题势必会影响实践的质量和深度。所以,我们建议诸位学子不要过于追求全面性,而把精力集中在一两个实践主题上,把这一两个主题做深做透。

  “‘种文化’夏季乐章”活动的报名工作仍在继续,从今天起,你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向本报报名:热线电话0571—85311252(周一至周五10:00—17:00),邮箱qbwy@zjnews.com.cn;登录“钱报论坛”(qbbbs.zjol.com.cn)中的“演出开始了”栏目发帖。

     建新农村书屋 办乡村文化节
 
  实践团队:浙江师范大学初阳学院赴缙云县溶江乡暑期实践队

  实践内容:此次活动的实践地为缙云县溶江乡,分为以下几大活动。活动一为举办“乡村文化节”。在“文化节”上,我们将邀请民间艺人参加,与大学生们同台亮相,唱百姓歌,写农家诗,演地方戏,展毛笔书法。同时,我们将采访并踏访当地民俗、人文及自然景观(如建于唐朝的栖真寺、建于宋朝的古桥、岩门景区、华岩等)。

  活动二为筹建“新农村书屋”。我们将以农村居民阅读兴趣为切入点,找到农民的阅读兴趣与农村现阶段书籍供给之间的矛盾,形成一份书面报告,并借此向企业、政府等寻求赞助,最终建一个真正适合农民的书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我们将与书屋建立一种长期的联系。

  活动三为举办“乡村运动会”。在乡政府的支持下,我们将以家庭为单位,举办一次“乡村运动会”。具体包括以下三个层次:孩童型包括协同跑等趣味比赛;青壮年型包括排球比赛等;中老年型包括健身操学习及比赛等。



编辑: 刘修敏  
最新消息
点击排行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