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晚报》:大四师范生开始教育实习
日期: 2007-09-17 作者: 供稿单位: 宣传部
   《金华晚报》9月17日讯(本报记者 钱 媛)在新生开始如火如荼的军训时,浙师大又一批大四学生于本周一走出校门,到全省各地学校开始为期两个月的教育实习。刚刚踏上教育实习的岗位,不少学生告诉记者,初为人师,很多东西不适应。紧张、忧虑、不知所措,成了不少初上讲台的实习生最大的“拦路虎”。
   为此,记者特地采访了几位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师范类毕业生,请他们来谈谈“初为人师”的这段特殊实习生活,给刚从师范院校走向教育实习岗位的实习生们借鉴,尽快适应教育实习生活。
潘奇钦  浙师大05届毕业生
用心去体察学生
   2005年9月4日,我和几个同学一起在青田初中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教育实习。我教的是初一,实习内容主要包括五部分: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教育调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性学习课程指导。一个月的实习生活,初尝了教师的酸甜苦辣。
   刚开始实习,我就急着找班主任谭老师了解学生情况。但谭老师并没有直接告诉我,而是叫我自己去发现、了解学生。当初我有点不理解,不过,后来的经历证明这个方法效果很好。为了增进对学生的了解,我抓住一切机会和他们交流。除了上课时间,我一直是跟班的。刚开始几天,学生都不怎么和我说话。后来,我主动与学生打招呼,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在我的带动下,学生也逐渐接受我,愿意找我聊天了。
   一周听课、试讲后,第二周我正式走上讲台,也初次体会到了当老师的辛苦。上一节课,要经过“备课———试讲———上课———反馈———评讲”这样一个流水线。在上信息技术课时,我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如大话西游后传、梦幻西游人物榜等,学生都很感兴趣。
   我觉得用自己的眼睛和心,去观察这个班级,了解学生,效果才是最好的。遗憾的是,当我真正了解学生特点,开始和他们建立起感情时,实习却结束了。
周燕萍  杭师院06届毕业生
特别的家长会让我受用至今
   2006年9~10月,我在温州苍南一所高中教育实习,这也是我的母校。实习收获很多,不过,最大的震撼还是来自一次特别的家长会。
   班主任王老师组织的这次家长会,颠覆了以往我对家长会根深蒂固的认识。以前我认为家长会就是老师在讲台上,拿着同学的成绩单,一个一个分析,然后对班级整体面貌做一次总结,并希望家长配合老师教育学生等等。
   但是,这次设计的家长会令人耳目一新,班主任把整个家长会的主角交给了班上所有学生。家长会内容由22个节目组成,同学们包揽了包括主持、献演节目类型、内容的确定和表演,班级工作的汇报、先进个人的表彰、班级财务的汇报等在内的所有工作。当家长看到自己孩子在台上的出色表演,都纷纷鼓掌。
   虽然是教育实习,但是有幸碰上这个特别的家长会,真的很幸运,在今后教学工作中我也不时拿来借用。
程文迎  浙师大05届毕业生
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
   我在上虞春晖中学教育实习,这是一所建在山里面的中学, 唯一一条路弯弯曲曲通向市区。不过校园环境很美,软硬件设施都很不错。在校长安排下,我在高一实习。
   国庆后,我第一次上了讲台。面对52个高中生和两个听课老师,我心里忐忑不安,怕声音不够响亮,担心学生不配合……意外的是,当我走进教室,学生们集体鼓掌欢迎我。之后上课,同学们也非常配合。第一关总算过去了。
   教育实习,既是实践的过程,又是新的学习过程!在给学生授课过程中,我越来越发现自己知识的有限。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参加教育实习后,我就开始有意识地涉猎各类书籍,狂补知识。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
   实习结束后,我依然收到很多学生来信,大山里的孩子们还说“等他们毕业了,就来城里找我玩”。
             本报记者  钱媛


编辑: admin  
最新消息
点击排行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