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日报》10月18日报道(通讯员 廖梅杰 本报记者 刘小娟)戴一副黑框眼镜,头发像触电般微微竖起,一笑眼睛眯成一条线,这个颇有点像周星驰主演的电影《百变星君》里“博士”的大男孩,是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物理系大二学生,叫马力。马力是个不太爱说话的大男孩,但在过去的一年里,他竟在国内相关刊物上一连发表了6篇论文,并因此于本学期入选浙江师范大学“十佳学子”。
马力进入浙江师范大学以来共发表了8篇论文,其中《考虑泊松系数下弹性体的工程应力》、《解析两球碰撞问题》、《谈物理学学习中的物理模型》等6篇论文已分别刊登在《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中学生数理化》、《教学探索》等国家二级和三级刊物上。
提起自己喜欢搞科研、发表论文的秘诀,马力说,要归功于自己平时喜欢拆东西、喜欢看书和喜欢提问题。
好奇心引发求知欲和拆东西
好奇心十足的马力小时候常常把家里的电器拆得七零八落,尽管常常拆了电器后不知道怎么装回去,但家里的电视机、录音机等,还是被他拆成了一个个零部件。一次,他把舅舅新买的立式电风扇拆了,并拿走了里面的磁铁,电风扇因此而“**”,后来被父亲发现痛骂一顿。被骂之后他学乖了,开始从自家和亲戚家寻找旧东西拆,一些被大人当做废物扔掉的东西都成了他眼中的宝贝。
马力不仅喜欢拆东西,也爱动手做东西,像会飞的纸蜻蜓、简易显微镜等,都曾在马力的手下诞生。读小学二年级时,他制作的简易显微镜还获得了全国少年科技创新小发明二等奖。
马力的父亲在大学里教化学,小马力常常到父亲的化学实验室玩。“那些化学反应让我感到非常神奇,深深地吸引着我。”于是,PH试纸、试管、酒精灯、量桶等化学器皿成了马力的“小伙伴”。
家里只有厨房和卫生间没有书
马力对书情有独钟,一遇到喜欢看的书就爱不释手。马力的家里有五个大书架,三个是父亲的,两个是马力的。每个书架上都挤满了书,这还不算,卧室、客厅里也到处是书。“我们家除了厨房、卫生间,随便哪间房里都有书。”因为家里到处摆放着书,父子俩常常被女主人数落。马力的藏书速度甚至让父亲都感到了“害怕”。“现在爸妈都叫我少买书,一来没地方放书,二来书也不便宜,买书开支很大。”上大学后,马力找到了克制自己少买书的捷径———上图书馆看书。
马力读高一的时候就看了霍金的《时间简史》和《果壳中的宇宙》、狄拉克的《从反物质到最终定律》、温博格的《终极理论》等物理方面的书。神奇的物理世界激起他无穷想象。看不懂,放下思考,再看,再思考……渐渐成了马力的看书习惯。
“我喜欢自己想问题,不喜欢重复别人已经想过的问题。”一直坚持独立思考的马力,写的几篇论文都有很强的原创性。
被同学称为“科学怪人”
马力从小就喜欢问各种各样的问题,以至于同学称他为“科学怪人”,也有同学对他问的问题不能理解,说他是“神经病”。
马力的问题总是层出不穷,在他上高中的时候,身为大学老师的父亲就已经对他问的问题有点招架不住了。于是,马力就将那些稀奇古怪的问题记在笔记本上,自己从书本里慢慢寻找答案。马力自己也记不清已记了多少本笔记本了。“我最多的一天记了100多个问题,现在估计总共记下有十几万个问题了”。
“有时一个问题想不明白又找不到答案,晚上就睡不着。”爱问问题的马力说,自己喜欢一个人静静地享受思考的乐趣,不过也常常为想不出问题的答案而苦恼。
(通讯员 廖梅杰 本报记者 刘小娟)
编辑: admi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