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播网北京2011年7月18日消息 据浙江师范大学报道 暑期社会实践,这场以“素质教育”冠名的百队混战活动在每年的7、8月份都会集中上演。而其质量和效益的不可测量性也使得实践这一“优质”词汇越来越接近功利,人们开始对大学生暑期实践产生质疑,究竟是浪费时间“只为晒黑”还是锻炼能力磨练意志,究竟是百校之间拼名气拼媒体还是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究竟是为拿到学分完成任务还是不走过场服务到家?让暑期实践不再“蜻蜓点水”,浙师大学子真情服务不止一“夏”,为大学生实践验明正身。
这个夏天,与天气一样火热的还有来自浙师大经管学院19名暑期实践队员的服务热情。自7月6日出发后的十余天,队员们往返于金华、兰溪两地完成圆梦之旅,党史闯关中洲行、寻访红色遗址、山区圆梦活动、全民红歌大齐唱、爱心家教接力跑等等,为金华、兰溪两地的市民们带去夏日里解暑“心”品。
全民闯关 共温90年红色经典
“这是我11年来参加过的最有意义的一场活动。以后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多看新闻,多看课外书!”一小女孩一手牵着妈妈,一手晃动着手中的奖品,兴奋得向实践队的同学们说道。
7月14日,浙师大经管学院实践队同学在中洲公园开展了“普及党史知识,重温红色岁月”的活动。该活动以环园闯关的形式展开,在整个公园共设六个关卡,题型为与党史有关的判断题、多选题、歌词填空题等。活动以智力闯关的形式将党史进行普及,给当地市民上演了生动一课。
“这活动真不错,让我重新想起77年参加高考时的辉煌与艰辛。”在77年考上浙大(现称浙大)现已退休的潘爷爷告诉实践队员们,“高考那年,我看了很多政治书、历史书,学到的知识现在还受用呢!”潘爷爷是参加活动的第一批成员之一,且以六关全过的成绩完成挑战,让实践队同学震惊不已。
夏日消暑 红歌也算一剂
“这种平时只能在电视里看看的节目,现在竟被你们大学生搬到了广场上,真是好呀!”一位姓胡的阿姨牵着兴高采烈的孩子,激动不已的说,“这活动不但孩子乐意参加,同时也给了大人们一个展示的舞台,而且有利于城市的文化建设。”
7月13日,浙江师范大学经管学院走进革命老区兰溪,举办“全民红歌大齐唱,泊‘安’和平欢乐行”大型活动。晚会分三个篇章:“我爱记歌词”、“红歌有没有”、“听歌猜歌名”。活动现场,上千名群众欢聚广场,唱响经典旋律,共同回首党的90年光辉历程。
没有伴奏,没有彩排,68岁高龄的何大爷即兴助唱一曲《走进新时代》,高潮处,台下观众为老人打拍齐唱,“那些红歌以前都会唱,时间久了歌词不怎么记得了,现在偶尔练练,好像又回到年轻时候一样”何大爷感慨道。
炎热的夏季,对于饭后乘凉的市民来说,此次红歌会不仅娱乐了广大市民们的生活,更为市民夏日消暑增加了不可多得的好去处。
一个书包 一套文具和一本书
一个书包,一袋铅笔、一本笔记本……当实践队的同学们把这些留守儿童期盼已久的学习用品送到他们手中时孩子们兴奋不已,他们的爷爷奶奶更是紧紧得抓着队员们的手连连道谢:“谢谢政府,谢谢你们大学生!”
近日,浙师大经管学院暑期实践队在柏社乡支部委员会的帮助下来到了留守儿童较多的柏社乡井头村,逐个走访了生活比较艰苦的留守儿童家庭,为这些家庭送去了大学生、社会的关爱。
实践队同学们的到来,也给这些家庭带来不少喜悦。 “这是第一次遇到你们这样的大学生,好人啊!”一位叶爷爷哆嗦着手,将仅有的三个白瓜塞给实践队同学。他还将8岁的孙子拉到同学们中间,用一口并不流利的普通话说:“你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向这些大姐姐们一样做好事。”
据悉,实践队员们已经与柏社乡政府进行接口服务,采用一对一帮扶的形式将大学生服务用到真正需要他们的地方。
面对市民们的肯定,实践队队长濮利成表示:“现在的大学生对暑期实践存在误区,半数实践流于形式,各项活动和工作都没有践行“服务”二字。我们开展此次圆梦服务实践,正是为了打破这一僵局,为服务社会更多地尽一份自己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