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2011年7月27日讯(通讯员 林芸芸 朱新星)有那么一群孩子,由于父母下岗、失业、外出打工等原因,遭受社会的排斥,无法拥有色彩斑斓无忧无虑的童年。他们就是在命运的罅隙里存在--留守儿童。但他们,应该拥有与其它孩子一样明媚的春天。
日前,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志愿者大队“三下乡”服务团队于衢州江山石门镇开展了为期半月的"志愿支教 心手相牵"支教班活动,共招收了139名学生,其中,有52名为留守儿童。
爱在同生缘
“同在一片蓝天,共享一份幸福,一年之中有那么一天,我很幸运,能和你们一起度过。”支教班负责人楼洁莉在结束一天的支教工作后于总结会议中说道。
7月18日,支教开展到了第五天,借助支教班学生生日的契机,队员们为同天生日的学生准备了一次集体生日,以实际行动为他们带来关爱和温暖。乘着小朋友们午休期间,队员们将教室布置一番,一个温馨的画面展现眼前。孩子们围成圈圈坐,拍着小手,一起吹蜡烛,切蛋糕,分蛋糕,吃蛋糕,让同一天生日的他们共同品味这幸运的缘分,活动中,每位小朋友都将自己的生日愿望写在一张卡片上,让“同生缘”在“爱”中延续。
爱在同生缘,我们齐欢颜。我们呼吁全社会共同来关心和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儿童,传递和谐社会的人文关怀。同时,搭建一个新的爱心服务的平台,让更多的人深切明白关爱留守儿童的重要性,推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展示当代大学生风采。
为增加对支教班孩子生活上的了解,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帮扶力度,与孩子们心灵上沟通。7月21日,服务团队针对爱心支教班中的留守儿童进行家访活动。
八年没有一个老师踏进我家
“最想待的是你的怀抱,听你小声说睡吧宝宝。”毛柯深在日记里这样写道。
支教B班的孩子毛柯深是个从小到大都和爷爷奶奶一起住的乖巧男孩。沿着由石子堆砌而成的长墙,队员们走进毛柯深家破旧的矮房,爷爷奶奶正等着他吃饭。从爷爷奶奶那得知,毛柯深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便去了温州打工,母亲的一只腿瘫痪,所赚的钱不多,家里仅靠爷爷奶奶种田过日子。
爷爷拿出他上学时候的成绩单,上面写满了A,他说他的梦想很简单,就是考上杭州那的好大学,好好孝顺爷爷奶奶,照顾好爸爸妈妈。临走时,奶奶感动地对队员们说:“你们真好,八年来,没有一个老师踏入我们家。”奶奶一直驻足在门口目送队员们离开,久久没有进门。
爸爸妈妈,我的爱能对谁说
支教A班中9岁的胡晓肖已经有4年没见过自己的父母了。5岁后的她再也没听过那最亲最爱的人的声音了,也不知道爸爸妈妈是否会想她。晓肖的兄弟姐妹共五人,但在她的世界里只有爷爷奶奶,6岁的妹妹和16岁初中刚毕业的姐姐,3岁的双胞胎弟弟也只是听过而已。因为从小就失去父母的关爱,导致她内心的孤僻,在支教班中总是沉默寡言,也不愿主动同小朋友们说话。
从未读过书的爷爷常对她说:“晓肖,要用功读书,没知识就是瞎子。”懂事的她在学习之余还帮年迈的爷爷奶奶干农活。当问及她你最想和爸爸妈妈说什么话时,“爸爸妈妈,我希望你们早一点回来。”一句压在心底已久的心里话让她哽咽了。
风雨中 你我共前行
7月21日,临近放学时,天空下起了瓢泼大雨。部分留守儿童由于家中老人年迈,没有家长接送,都是撑着比自己个头还大的伞回家的。由于担心孩子们在归途中被大雨阻挡遇到突发情况,队员们开始询问孩子的住所,分批将孩子送回去。队员们背着孩子,艰难地打着伞,踩着泥泞的村路,一步步地向大雨中走去,丝毫没注意到雨水和汗水湿透了全身。
风雨同行中,志愿者的精神仍在延续,你我相互扶持,让爱心与感动一路随行。
关爱留守儿童的路还很长,任务还很艰巨,希望能传递出爱心,传递出温暖;更希望感受到这份温暖的人们,去延续这场爱的接力,让留守儿童同其他孩子一样,同在祖国蓝天下,共享阳光雨露,共享欢乐幸福,共度美好时光……
编辑:徐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