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生活报》:每人50元15天,看他们怎么过
日期: 2011-07-31 作者: 供稿单位: 宣传部

浙江师范大学33名大学生到南宁进行生存训练——
每人50元15天,看他们怎么过

《当代生活报》2011年7月31日讯(记者 周军)33名年轻的外地大学生,利用暑假来邕城开始了他们新奇、陌生的生活体验:50元15天,这是他们的生存原始资本。50元将在3天内全部花光:每天15元的住宿房费、0.5元一个的馒头、免费的白开水……要是找不到活儿干,没钱之后就没有生存资本了!

  7月30日,记者走近了这群在7月28日下午到达南宁、全部来自浙江师范大学的生存训练队,看看他们在来到南宁第三天是如何生存的?

1
  临时洗碗工每天30元“拿得踏实”

  弯腰、架货、抬箱,在闷热潮湿的餐具消毒公司里,生存队员林德根站在2米高的传送带旁进行车间工作,身上的衣服早已湿透。一天的工作让经常健身的林德根都觉得身体“虚脱”了。作为队伍中唯一的研究生,推迟自己在浙大研究室的学习,放下自己的角色进入车间进行生存训练,林德根表示自己并不后悔,“代价越大收获就越大,在车间工作我觉得是光荣的,我对得起手上这30元工资。”林德根是来到南宁市的第二天就找到了这份洗碗的临时工的。

  “搬运启动时用45度角,最好是匀速,这样才最省力。”虽说重复的工作较为枯燥,林德根还是保持着一贯的乐观,车间工作实践还“忙中偷乐”地研究起搬运过程中的“省力大法”。同在车间的队员曹孝强也表示,生存重在过程,生存的真谛不在于工作类型,“而在于坚持下去的勇气。”

2
  送外卖发传单运垃圾挥汗如雨

  暑假期间在邕城找工作,女生要数帮商家发传单、餐厅跑堂和送外卖的居多。今年大二的金婷婷和吴姣云两名女生,30日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在共和路国贸中心一小吃店帮商家发传单、餐厅跑堂和送外卖的工作。她俩告诉记者:小吃店的老板在国贸中心上租有一个一房一厅,店里的食品在租房里全部做好,再搬下来,上面又住人又做饭做菜,连个空调都没有,进去洗菜准备食材,不到5分钟就全身湿透了!而送外卖也不轻松,不少食客在6楼的,几乎都没有电梯,跑几趟就气喘得不行。每天工作从12时开始到晚上10时多,报酬是15天400元。

  相比之下,在建筑工地打杂工的大二学生林伟和鲁昊骏,就显得比较“轻松”。在南宁市民主思贤路附近的一个建筑工地上,记者见到了这两名体验生活的大学生。鲁昊骏体形高大,而林伟身形瘦小一些,他俩搭配在一起干体力活儿,可谓“力量与灵巧”的结合:清运建筑垃圾、搬运瓷砖、清理地面的污物……两人搭档工作还算顺当。不过,每天他们身上的T恤都湿透好几回,而两人每天的报酬是40元,且可能干几天就会因工地完工而“失业”,从而面临再找工的艰难。

3
  “南宁温情”鼓励他们坚持下去

  “你现在找到工作了吗?”

  “有困难联系我,我帮你打探打探。”

  随手翻开队员何清的手机,收件箱里有许多这样的温情短信。

  “这些是南宁杨阿姨发给我的,”何清告诉记者,她现在的这份家教工作便是这位阿姨介绍的,虽然只是偶遇,只是“随便聊上几句”,市民杨阿姨总是会短信询问工作进展,这让何清倍感温暖。

  “暑假家教工作是3天才进行一次的,这就意味着明天就要失业了,但是因为热心人的支持,我们会坚持下去。”

  据悉,浙师大“生存实践”活动由来已久,至今已有12年的历史;派学生来南宁也是继2008年暑假之后的第二次。从活动开始起到现在,基本的“游戏规则”都不曾改变——50元15天、发达城市求生存。此外,队员们还要受到多种条件的限制,如每天必须21时之前赶回住处开会,要求日结工资,只能工作15天等,这些都为大学生寻工增加了许多难度。除了50元的启动资金外,每位队员手中还有200元的备用资金,一旦信封被开启,活动就宣告失败。队员们打工所得,除去吃住费用,剩余金额全部捐出用于爱心助学。






编辑:徐妍 

最新消息
点击排行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