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报》:86岁了为什么还在免费教人写童话?对话中国问鼎格林奖第一人蒋风
日期: 2011-08-11 作者: 供稿单位: 宣传部

喜欢哈利·波特吗看过喜羊羊与灰太狼吗
  86岁了为什么还在免费教人写童话?对话中国问鼎格林奖第一人蒋风

   《都市快报》2011年8月11日讯(记者 郭婧 摄影 韩丹)第一个问鼎国际格林奖的中国人,是86岁的金华人蒋风,原浙师大校长、著名儿童文学理论家。

  蒋风是我国儿童文学界的一位先行者,第一个在全国高校恢复儿童文学课程,第一个在全国招收儿童文学硕士研究生。他发表了填补空白性质的《儿童文学概论》《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等著作,把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提升到世界级的水平。

  今年,是他第三次获得这一奖项的提名,终于不再只是提名了。

  昨天早上还在杭州挂点滴的他,开心地说自己已接到通知,受邀于12月11日前往日本大阪领奖,“我一定会去的”。

作为评委 他投了自己一票

  国际格林奖,1987年创设,正好是格林兄弟诞辰200周年不久(格林兄弟先后出生于1785年和1786年)。

  与早前创设的国际安徒生奖一样,每两年评选一次。但与安徒生奖着重鼓励儿童文学作家与画家不同的是,格林奖更注重奖励那些在儿童文学理论与普及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

  “在评选的前一年,组委会会给全球范围的三四百位儿童文学界的学者、专家发去信件,让他们全球提名。”蒋老说,根据提名票数及提名人资料,选出6位候选人,再由13至15位评委会成员投票选举当选人。

  今年,正好是第13届国际格林奖。此前12位获奖者分别来自德国、法国、美国、日本等地。

  其实,早在第10届、第11届国际格林奖评选中,蒋风曾两次获得提名。

  “两次都是在候选人名单里,排名第二,都没选上。”蒋老说,上一届自己连提名都没有了,没想到这一届又提名上了。从1999年开始一直担任国际格林奖评委的他,很坦率地说:“当然,我还是投了自己一票的。”

  最终能当选,他还是有点意外,“之前两次都没选上,我就想过,自己的著作连个翻译本都没有,别人对我的了解肯定是不多的。”

  他觉得,这次自己能选上,关键还是中国的影响力,“之前评了12届,除了两个日本人当选,其他都是欧美人,大家觉得这次该给中国人了。”

他正在做的事

一个人免费办起了研究生班

  蒋老打趣地把自己的获奖说成是“轮”上了。

  事实上,就像安徒生说的那样——“儿童文学的路是光荣而充满荆棘的”,蒋老为了自己的儿童文学梦,可没少忙活。

  86岁这样的高龄,他仍然在免费招收和培养非学历的儿童文学研究生。

  早在1994年他已离休,但他没有就此停止播撒儿童文学种子的脚步,创办了国内首家儿童文学研究中心,招收非学历研究生。

  “不收学费,只要报名的,都录取,完成我布置的20多份作业,通过答辩,就可以拿到结业证书。”蒋老说,办了十五届,收了500多个非学历研究生,还有来自马来西亚等外国学生,有4个学生比他还要年长。

  他办的这个研究生班,没有校址,除了他以外,也没有其他老师。“想要报名的学生,就直接往我金华的家里寄信、打电话,也有发电邮的。”蒋老说,反正想读的学生,总能找到他。

有人“八年抗战”拿到结业证

  别看蒋老收学生没门槛,等进了他这个免费的学校,想要拿结业证出去可不容易。

  蒋老说,他奉行的是“宽进严出”,虽说结业证没什么实质用处,也绝不能随便发,到目前为止,他发出了50多张。

  也就说,研究生班的结业率才10%。

  “很多学生,完不成我布置的作业,主要是在职的,大多时间不够,还有些学生本身文化基础差点,论文水平实在够不上研究生的标准……”蒋老说,有个写儿歌的学生,花了八年时间才拿到证书。

  蒋老布置的作业到底有哪些呢?两年内,每月读一本儿童文学作品,写一篇评析;每年写一篇年度论文;两年后,写一篇结业论文并通过答辩。

  蒋老设计的答辩会,也与众不同。除了他这惟一的老师外,所有学员都是答辩委员,“一个答辩会,大概有四五十个学员做答辩委员,一起向答辩的学生提问。”

  这排场,真让不少学生紧张害怕过,一位比蒋老还年长2岁的学生,本身也是个儿童文学作家,在答辩前紧张得好几晚睡不着。

70岁女学生出了五六本科学童话书

  毕业率如此之低,蒋老并不在意。对于蒋老来说,主要是推广播种。

  他说,有一年,他在金华武义要开个讲座,想借用一所学校的教室,学校领导提了一个要求,让学校所有的语文老师来旁听。

  “我当然同意了,开讲那天来了三四百人,不少老师因为是被要求来的,根本没心思听我讲,气氛乱糟糟的。”蒋老说,当时自己只能忍着气,坚持讲完了课。

  然而,就是这次课堂中,有位老师后来开始了儿童文学的创作,写得非常不错,发表了不少作品,“现在笔名叫汤汤。”

  “你看,三四百个学生里,能跳出一个来,就很不错啦。”蒋老说,自己还有一个年近70岁的女学生,退休后跟着他学,如今出了五六本科学童话书了,还在全国科普作家大会上得了一等奖。

他正在看的书

  最近电影《哈利·波特7(下)》正在热播,问起蒋老,是否也爱看《哈利·波特》,他笑着说,自己只看过前两卷。

  “当时,没想到这书会这么火,讲魔法的儿童文学挺多的,《魔戒》就是很经典的一本。”蒋老说,他一开始没觉得《哈利·波特》比《魔戒》好看。后来,《哈利·波特》一本接一本地出,一直这么畅销,他开始改观了,“一本好书是需要经过时间考验的。”

  蒋老说,他也看了不少关于《哈利·波特》的专业评析,真正让他折服的是,这本书蕴含了很深的英国文化积淀。

  问蒋老《喜羊羊与灰太狼》看过吗?他说,自己没仔细看过,但动画片也算是儿童文学作品,“以前连环画是不算儿童文学的,现在随着传媒形式的发展,动画也被纳入了,安徒生奖还追加评选画家了。”

  不过,他特别强调说:“卖得好的书,并不一定是好书,尤其是漫画书。”

  他觉得,日本漫画,很多孩子和成人都爱看,但是这些漫画,总是牵扯到男女**问题,不适合小孩子看,比如《奥特曼》里有很多暴力的东西,“小孩子是很容易模仿的。”

  他深深记得自己当年在《申报》做记者时,一天偶然看到一则消息——几个少年看了荒诞的连环画,结伴到四川峨眉山修仙学道,最后跳崖飞升**身亡。

  他说,一部好的儿童文学作品,应该是一个人可以从9岁读到90岁的,比如《爱的教育》,他现在仍然愿意读。

  蒋老昨天推荐了三本心目中最值得一读的儿童文学作品:《爱的教育》《寄小读者》和《大林和小林》。

  说到《大林和小林》时,坐在沙发上的蒋老,左脚突然脱掉拖鞋,搁到右膝盖上,用手指挠着脚底板,咯咯笑着说:“书里面写,那个小林被抓住,上刑罚,上的就是这个足刑,你说,这多么符合儿童的心理,多么有趣啊。”






编辑:徐妍 

最新消息
点击排行
返回原图
/